分享到: | 更多 |
留在陕鼓工作是我最好的选择。——王仪田
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大型轴流压缩机、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高空飞机发动机抽气试验用压缩机、轴流与离心压缩机匹配等技术研发的道路上,潜心钻研,为推动我国大型、高效节能轴流压缩机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0年,25岁的王仪田来到陕鼓从事轴流式压缩机的研究、设计。从未学过压缩机基本原理的他,成了不折不扣的仪田找来有压缩机“兵书”之称的《轴流式压缩机原理》,近300页的厚本,他逐字逐句研读,前后有七遍之多。
当年,压缩机方面的技术资料多数是德语版的,从未学过德语的王仪田,就靠一本德汉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
一有机会,他就抓住厂里的轴流式压缩机专家求教取经,还经常借阅专家和前辈的工作笔记,抄下来回家认真学。没过多久,王仪田就掌握了轴流压缩机技术,并开始钻研轴流压缩机技术的核心程序。一年后,他发表了关于轴流压缩机技术的首篇专业论文。
24年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王仪田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撰写、发表论文43篇,其中国际论文3篇。
入“行”后,王仪田如鱼得水,与此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他都主导或参与开发。他常和团队成员说,尽快研发出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为中国制造“鼓风”。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装置,由于技术和布置型式的需要,风洞动力系统必须采用轴流式压缩机。这样的机组由于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过去一直被国际技术封锁。
为攻克这一领域的轴流压缩机技术难题,王仪田和研发团队历时9年,攻克了气动、油气密封、防腐蚀、低雷诺数下防止喘振、转子动力学、高转速控制精度等技术难题。2014年3月27日,由陕鼓动力研制的国产第一套实验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组运行成功,性能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权威评估认为,该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装备制造的实力,助力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的发展。
以前国内3000-5500立方米大型高炉鼓风机组全部为进口设备,受制于人、价格昂贵、服务不及时。王仪田带领团队从气动性能、开发新叶型、结构优化、叶片可靠性、优化运行、质量控制、系统性等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效率明显提高,运行范围扩大5%-10%,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从冶金领域扩展到风洞、高空模拟抽气试验、石化、煤化工、硝酸、制药、环保等领域。他们的努力使目前国产大型鼓风机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以上。
大流量高压比大型轴流压缩机是飞机发动机试验台位关键设备。王仪田带领团队攻克高含湿量、超低负压、低雷诺数、高压比、大流量、串联并联等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飞机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装备技术支持。多年来,王仪田及研发团队研制的各类轴流压缩机组达到了1600余套,创造产值270亿元,创汇2.3亿美元;由此替换和替代的离心式压缩机,每年可节能约63亿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