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凌晨一点抵达美国,距离当天的会议开始仅有7个小时,胡卫国急忙打车前往预定好的路边小旅馆。为了准备主题演讲,他几乎一夜没睡。会议结束后的当天下午5点,他又搭上了去日本的飞机。
这样的行程,在他看来很普通。作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不按照东八区的时间生活工作,而是按照世界时间随时待命。当国际上的科研项目有了重大进展时,当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又给出新的方案时,他都要及时获取信息并做好准备。
胡卫国能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下来,多亏了博士毕业时他和导师的一次谈话。那时,胡卫国也去找了工作,有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想要录用他。“但也许从进去的那天起,我就能知道自己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的样子。”胡卫国感到有些莫名的失落,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导师的电话,推荐给自己一个去日本做博士后研究的机会。这十几分钟,改变了他的命运。
接下来的数年,胡卫国每天都在追寻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奔波在世界科学技术的第一线;他曾带领的日本团队大都是“外国人”,“法国人、马来西亚人、孟加拉人、印度人、蒙古人等的多元化思想每天都在碰撞融合。”这样的科研事业让胡卫国十分期待。
在日本,胡卫国一待就是6年,分别在三重大学、神户大学和东北大学进行氮化镓异质外延和(光)电子器件的研制。这6年的经历,让他越来越希望把所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国内,以达成他报效祖国的初衷。
近年来,胡卫国看到国内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政府和科研院校都出台了不同层面的人才计划来支持科研创新,国内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加上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所建立的压电(光)电子学,是胡卫国认为多功能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突破方向,他觉得回国的时机成熟了。
胡卫国目前致力于研究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这种大功率器件,在太阳能电站、电动汽车等电子电力应用中有重大需求。目前,被相关领域广泛应用的原料是硅,虽然成本比氮化镓低很多,但温度高时容易被烧毁,而且相较之下转化效率低。如果用氮化镓,不仅能保证安全,还能减少损耗,提高转化效率。
“别看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研究,到最后真正的落脚点其实很小。就像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只有一个尖儿,但水面下却是你看不到的庞然大物。”胡卫国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正在呈现破碎化趋势,与过去相比,更加细化、专业化。“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信息产业中加一小块砖,最后集中起来成为一个大系统。”胡卫国说。
不过,刚接触经典物理理论时的胡卫国可不是这样想的。
那时胡卫国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通过基础原理推导,世界可以通过物理的方式重构。“只要零件足够小,足够多,足够深刻,整个世界都可以重构。”正是这样的兴趣,让胡卫国走入了物理的殿堂,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2014年,胡卫国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迄今为止,他承接过日本学术振兴委员会、本田技术研究院、京瓷中央研究所等机构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项目。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项,在IEDM等40多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被《日刊工业新闻》、仙台电视台、东北大学重要成果展示及多个科技网站报道及转载研究进展。
现在,有了团队的胡卫国,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光环中,而变得更加努力。“人应该往前看,我希望未来在压电电子学方面有更深刻的原理认识。另外,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在性能指标上有突破,并在部分产业得到应用。”
现在,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的可穿戴电子器件项目上,胡卫国正致力于研究其中的储能部分,争取其小型化与可穿戴化。谈及自己的梦想,胡卫国谦虚地说:“能在身边的信息设备上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惠滢)
三代荆楚楷模的朴实心声 | 2009-10-30 |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黄昆(图) | 2009-10-30 |
李华轮:实实在在买公司 | 2009-10-30 |
刘海涛:感知是物联网的核心 | 2009-10-30 |
慢创业 | 2009-10-30 |
孙家栋:“北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 2009-10-30 |
胡伟武:十年造“龙芯” | 2009-10-30 |
“3S”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行者 | 2009-10-30 |
潘建伟:量子世界逐梦人(图) | 2009-10-30 |
潘建伟:心里有个量子梦 | 2009-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