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正名院士:“001号”研究生对导师的继承
//www.workercn.cn2015-02-0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回国后,李正名时常在闲谈中提起自己在美国遭受到的一些歧视。而从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杨石先总是开导他说,一些人歧视中国是因为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们必须要把教育和科学搞上去,这样才能在国际上得到尊重。

  从1954年开始,教育部试点研究生制度,李正名师从杨石先,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至今,李正名依旧珍惜地保存着他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毕业证号为001。

  1962年,南开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化学专业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杨石先任所长,李正名也进入该所工作。起初,他跟着苏联专家做有机磷化学的纯学术研究,后来杨老提议让他转向农药研究,因为他认为这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学科。

  这一次转向奠定了李正名一辈子的研究方向。从那时起,杨石先所提出的“化学应为发展学科、繁荣经济作出贡献” 、“化学要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学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的理念开始在他心中扎根。

  1982年,李正名结束在美国农业研究中心的访问研究,打算继续在美国做博士后,杨石先却催促他“马上回来”。他赶回来才得知,杨先生希望自己接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杨石先接连3次找到李正名谈话,希望他担任所长,都被婉拒。第三次,他把李正名叫到家中气愤地说:“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用我一生心血建立的,现在让你承担你却不愿意!”那是李正名与老师相识30年里第一次见他发脾气,只好从命。

  后来,李正名当了十几年的所长。行政领导还要管人事、分房、晋升之类等问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他把别人的休息时间用于做科研。

  杨老病重期间,还专门把李正名叫到家中,让他看哪些书需要,可以取走。

  1985年杨石先去世,其子女找到时任所长的李正名,提出根据杨老生前遗愿,将他的全部存款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并希望将他的骨灰撒在南开大学马蹄湖畔,以寄托他对南开的深厚感情。考虑到杨石先子女的生活负担,李正名与研究所支部书记商量后,婉拒了杨家的捐款请求。

  1987年,为了纪念这位教育家、化学家,鼓励青年学子,杨石先的子女还是捐资20万元设立了奖学金,化学学院多位教师又陆续捐赠了40余万元注入其中。

  老师虽然去世了,李正名仍然沿着他开拓的道路走了下去。这些年里,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的历史上,都留下过李正名的名字。他在南开大学创办起了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几十年来,他常常深入农村,和农民一起蹲在田间地头,查看土壤、水源,了解庄稼的长势,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农药研究与农民脱节。

  不少大学老师只关注基础理论,发表论文就“万事大吉”,李正名却把大量时间放在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上,他认为“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保证科技成果真正能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

  “李先生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他总是教育我们,科研要具有实用性,要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科研经费不许浪费,因为那是国家的钱,来自人民。”李正名的博士生华学文说。

  华学文说,自己的“先生”与其他研究生的“老板”有很大不同。李先生不会给学生很强的科研压力,完全信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提醒同学们,不能老在实验室里待着,要多出去运动,吃饭要荤素搭配、注意营养,有时还关心大家的生活问题,关注大家是否谈恋爱。

  李正名有个理念,认为导师不能把学生单纯地看作科研的劳动力,更应该视学生为子女。他反对学生在学校死读书、闷头做实验,而是鼓励学生去做义工、当志愿者,接触各类人和事,培养自己的社会属性。

  在研究团队,李正名给每一位师生都分配了任务,从管理化学试剂到打扫实验室,每个人的任务都不相同,为的是培养团队成员团队精神与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