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熊正琴:专注“减肥”增产的人
//www.workercn.cn2015-04-15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档案

  熊正琴,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农田碳氮循环与农业和环境效应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 期刊发表论文31 篇。尤其是近3年来就在本领域权威SCI 期刊发表论文17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等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两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9月被评为2013—2014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

  平时不怎么施肥,蔬菜照样长得旺盛而且水灵灵的,在南京江宁区高桥门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南农大教授熊正琴的试验让周边的农民大开眼界。由于平衡施肥和按合理时间段施肥,这一季青菜少用了三分之一的氮肥。

  上学的时候,她没有系统学过英语,却在大三就过了六级。

  做农业生产研究,她比别人少用三分之一的肥料,种出来的庄稼却照样长得旺盛。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她总能从不同的道路上走出最美的风景,她就是2013—2014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熊正琴。

  提出水稻高产氮肥高效低碳减排模式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要想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怎么能少得了肥料呢?

  然而,什么时候施肥效果最好,施多少正好足够,是不是把施得越多产量越高,光靠种田“老把式”传下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

  现实的情况是,为了保证粮食高产,我国过量、超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大量氮肥的使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引发了面源污染、全球变化、土壤质量退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能不能在保证作物产量、土壤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少施化肥,说入组合找到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最优组合”?熊正琴把研究方向就瞄准了“农田碳氮循环与农业和环境效应”。

  三月的江南,花红柳绿。趁着天气晴好,别人都带着孩子去郊游了。熊正琴也来到了郊外,只不过跟在她身后的不是家人而是学生,她无暇顾及周边的田园风光,一头扎进了蔬菜试验大棚里。

  熊正琴带着学生来采集菜地里的气样和土样,并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个小瓶子里。“这些都要拿回去分析测定,看看不同处理条件下释放的温室气体量有何不同,又是通过什么过程产生的,再确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在保证作物产量、土壤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少施化肥。”

  就这样反复试验测算,熊正琴终于发现,大多数农民采用的施肥方案中,肥料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被农作物吸收,而是损失到环境中。

  经过长期田间试验科研实践中,她提出了水稻高产、氮肥高效的低碳减排模式,也探索了集约化蔬菜生产的低碳减排模式……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