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兰娟:以知识回报社会
//www.workercn.cn2015-06-0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知识回报社会

——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

  从小家境贫寒。李兰娟依靠政府助学金,读完初中、高中、大学。

  “如果没有家人、老师的支持,没有助学金的资助,我不可能接受教育,更不可能圆我的学医梦!”大学毕业时,李兰娟说:“我要以知识回报社会!”

  30多年后,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伴随着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传染病防控难题,人们记住了她: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际微生态联盟主席,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李兰娟院士。

  开辟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20世纪80年代,我国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死率高达80%。

  “常有肝衰竭病人送到医院,家属跪在我们面前,恳求我们救救他们。”李兰娟说:“当时,凡是进来的很少能活着离开”。

  一位患肝肾综合征、昏迷不醒的急性重症肝炎女病人,经过血液滤过透析救治后,竟然奇迹般地好转。

  这个偶然的病例,让李兰娟注意到了。她发现了在国际上同样也是治疗难题的研究攻关的方向。从此,她与“人工肝”系统打了近30年的交道,成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使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治愈好转率,从过去的11.9%提高到78.9%,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5.4%提高到43.4%。

  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已经成为全世界医治人数最多、治疗技术最为成熟的人工肝系统。

  这一中国原创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2005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人工器官大会上,李兰娟作了《中国人工肝研究进展》报告,并被国际同行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2005年,李兰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科研联盟的主席。

  2013年,以她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投入一项“没有希望的研究”

  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2005年11月,李兰娟以中国传染病学第一人的身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她勇于探索。

  1994年,李兰娟就关注到肝衰竭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内毒素血症,或出现肠道菌群严重失衡、有害菌种显著增多。

  每个人体内约有1.5公斤细菌。其中有1公斤分布在人体肠道内。这1公斤细菌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功能?为寻求答案,李兰娟带领团队对肝病微生态和细菌耐药进行了系列研究。

  今天,微生态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但20年前,当李兰娟决定投身微生态学研究时,没有人看好她,甚至有人私下认为“这样的研究看不到希望”。

  李兰娟带领团队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她首次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立肠道微生态失衡判断标准,创建纳米抗菌肽治疗内源性感染和微生态干预防治重型肝病新策略。

  李兰娟带领团队,还创立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首次探明了人体内微生态失衡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又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通过宏基因组的全基因测序,进一步探索肝病微生态的规律。

  短短20年,从研究空白,到领跑全球。李兰娟团队在全世界首次证实人感染H7N9病毒来源于活禽。她据此向国家提出关闭活禽市场的建议,使得禽流感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她通过机理研究,快速研发出H7N9的诊断试剂和疫苗,结束了我国禽流感疫苗依靠国外进口的历史。

  李兰娟研究团队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该研究成果《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于2014年9月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杂志正刊,并入选2014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她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今年3月,在卢森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微生态联盟大会上,李兰娟出任大会主席,这也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第一次当选这一领域的主席。

  “让浙江的经验全国分享!”

  2013年春天,H7N9禽流感突然流行。

  一家外院向浙医一院求助:有位H7N9患者病情很重,要立即转院。

  李兰娟马上派ICU和感染科的主任去会诊。两个主任讲:按照以往经验百分百是救不回来了。

  了解到患者从发病到现在已有一周,李兰娟分析:这正好是细胞因子风暴最高峰的时候,导致他的肺部炎症,所以呼吸就被压迫,人要憋死了,而人工肝是可以清除这个炎症介质的。

  危急之下,李兰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传统的治疗方法,把病人接过来,用人工肝试试。

  五天五夜的抢救之后,呼吸机拿掉了。

  这个H7N9病人,成为李兰娟第一个使用人工肝治疗的H7N9禽流感病人。她将此前的人工肝技术和微生态平衡原理用于H7N9病人的治疗,创建“四抗二平衡”的治疗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将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救回,使浙江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比全国低40%。

  在H7N9禽流感救治的重要时刻,她联合香港大学,带领研究团队进行科技攻关顶层设计,从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同时着手。

  她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头版头条发表,为政府决策和干预、控制传染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兰娟团队还制定指南和规范,指导全国乃至国际社会防治H7N9禽流感,参与制定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年4月13日,刘延东副总理视察后高度评价李兰娟团队在H7N9诊治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会议上指出:“让浙江的经验全国分享!”

  Lancet等知名期刊的主编、美国卫生部、美国驻沪总领馆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次前来访问,求教H7N9的防控经验,盛赞李兰娟团队取得的成效。

  WHO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博士称:“中国科学家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研究堪称国际典范。”(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王 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