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中国细毛羊之父”刘守仁:“与羊共舞”六十载
//www.workercn.cn2015-06-06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与羊共舞”六十载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细毛羊之父”刘守仁

 

  60年前,他从南京农学院毕业,怀着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情怀,从长江之滨奔赴天山脚下,来到了当时人烟稀少、满眼荒凉的新疆石河子;

  60年间,他带领科研团队刻苦钻研,培育细毛羊新品种2个、新品系9个,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为多个省区输送种羊达20多万只;

  60年后,他虽已年逾八旬,依然满腔热情地耕耘在科研一线,几乎每天都到研究所工作,查阅文献、指导研究。

  他就是一辈子从事细毛羊育种研究,“与羊共舞”六十载,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

  攻克一个个“堡垒”

  新疆农垦科学院坐落在石河子市。在这所大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很好找,只要循着小羊“咩咩”声就能到了。“你看,这就是细毛羊。”在研究所办公楼前的试验羊圈,副研究员王立民抱起一只小羊告诉记者,细毛羊的羊毛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

  如今看似平常的细毛羊,却凝聚着刘守仁大半生的心血。1968年,他培育的“军垦细毛羊”在北京农业展览馆首次亮相时,因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引起轰动。

  1955年,刘守仁大学毕业后奔赴新疆,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担任畜牧技术员。当时,种羊场多数是哈萨克羊,虽然耐严寒、善攀岩,但个头小、毛粗色杂,仅有的几只阿尔泰羊体大毛细,但适应性差。那时,刘守仁经常思索如何为哈萨克羊换“新衣”:把阿尔泰羊皮“披”在它们身上。

  第二年冬天,刘守仁实施育种计划。一间泥土屋就是他的实验室,一些瓶瓶罐罐和一架老式显微镜就是他搞试验的全部家当。功夫不负有心人。转年,第一代杂交羊诞生了,可随着小羊成长,毛色不纯的缺点也逐渐显现。于是,刘守仁又开始准备进行第二代繁育。然而,当时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表明,培育新品种少说也要几十年。

  寒来暑往,刘守仁默默耕耘,终于在1965年获得了重大突破。这年春天,几百只小羊羔“咩咩”落地。经鉴定,羊毛细度、弯曲度和光泽度都达到了高级毛纺原料的标准。

  攻克第一个“堡垒”后,刘守仁没有停歇,精心设计了品种、品系齐育并进法,打破了先育成品系、再培育品种的传统。1972年,刘守仁率科研团队培育出更优良的“军垦A型细毛羊”。此后,又陆续培育出B品系、C品系、肉毛兼用等品种,还主持了“北羊南移”工程,把细毛羊推广到湖北、安徽等省。

  1985年,刘守仁承担“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繁育体系”项目。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任务,使羊毛产量大幅增长,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