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何继善为地球把脉:他让矿产更“富有”
//www.workercn.cn2015-06-0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想到了就要做出来”
1998年夏天,正在巴西访问的何继善,从电视里看到中国正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何继善在心底反复问自己,“一直钻研水资源与水环境探测,能做点什么呢?”
号称“长沙头上一盆水”的株树桥水库,总容量2.7亿立方米,每秒渗漏量1.6立方米。由于水深达50多米,库底覆盖了六七米厚的石渣等,准确渗漏点几年都没有找到。一旦发生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1998年底,何继善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株树桥水库。“老师在这里一住数月,甚至春节也在这里度过。”他的学生、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物理信息学院副院长柳建新说。
终于,何继善根据电流场和水流场的相似性,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能在汛期恶劣环境下快速准确探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仪器设备——“普及型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经实践证实,准确率达100%,为水库堵漏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这些都是老师‘想到了就要做出来’的发明,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先立项,再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柳建新说。
热衷科普的顶级科学家
“做一件事,我就尽量要把它做到更好。”何继善这样总结自己的处世哲学。
身为教育工作者,何继善数十年如一日恪守着他的职责。“几十年来,不管是当助教还是院士,所有的课,几乎都由他自己来备课、讲授。最辛苦的时候,每天从上午的第一节一直上到下午的最后一节。”柳建新说。
“科普大家”何继善如今已经跑遍湖南14个市州,为中学生等做各种科普报告20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不仅如此,他还把科普报告的课堂“搬”到了北京、甘肃、黑龙江,乃至国外。
“只有把接班人培养好了,国家才有未来。”何继善说。(据新华社长沙6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 谢樱)
编辑:郑一强
杨经绥:是祖国给了我每一次成功 | 2009-01-09 |
陶春辉:海底“淘烟囱” | 2009-01-09 |
陈运泰:首位中国科学家荣膺美地球物理联合... | 2009-01-09 |
陈运泰:首位中国科学家荣膺美地球物理联合... | 2009-01-09 |
石油人倾情书法艺术 | 2009-01-09 |
坚持科学发展 矢志找油找气 | 2009-01-09 |
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候选名单公布 共560... | 2009-01-09 |
奉献在地质战线上的领头羊(图) | 2009-01-09 |
科学家们的春节坚守(组图) | 2009-01-09 |
王成祥:灵感来了 几天几夜都睡不着 | 2009-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