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德力格尔:山巅追寻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图)
//www.workercn.cn2015-06-24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瓦力关曲线”成为观测气候变化重要依据

  远眺瓦里关,世界气象组织会旗、五星红旗、观象台台旗迎风飘扬,蓝天白云,触手可及,雪山草原,就是身边,一幢三层建筑雄伟气派,青海湖、龙羊峡水库等依稀看见。

  走进办公室,各种进口监测仪器正在工作,发出超低频的混合声,英文标注的各种记录册和报表随处可见。在值班室大厅正面墙上有一幅世界地图,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标注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据处理中心和仪器质量控制中心。

  通过20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到目前,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实现了温室气体、卤代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放射性物质、黑碳、降水化学和大气物理等30个项目、60多个要素的全天候、高密度观测,每天产生6万多个数据,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大气成分本底的观测技术体系和技术系统。

  20多年来,这里积累的温室气体有CO2、甲烷、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并对它们浓度进行在线数据、气体样品收集和颗粒物样品采样,形成了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德力格尔和他的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团队用在线观测资料绘制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亮点。这条由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观测资料绘制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被人们称之为“青藏高原曲线”或“瓦里关曲线”。

  “我们所建立的这条曲线图非常重要而且十分有价值,我国政府在印尼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及其他国际性气候变化谈判会上,理气气壮地支持气候变化观点,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拥有这一曲线图以及相关的观测数据。”德力格尔说。

  该团队所观测的温室气体资料已经应用于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年度《WMO温室气体公报》、全球同化数据库,并应用于大陆源汇通量估算和全球源汇分布数值模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全球基础数据源之一。这些数据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支撑数据,其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指示作用。

  2004年,德力格尔和他的团队通过观测,明锐地发现了青藏高原上的“臭氧洞”,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通讯》杂志,引起学界关注。自建台以来,他们先后协助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科研机构完成30多个科学试验项目。据统计,采用他们的观测数据,有关科研机构、专家发表的科学论文超过150篇。

  坚守的魅力

  瓦里关观象台室外有一座高80米的梯度观测塔,维护保养任务重,不管是刮风日晒,还是寒冬大风,观测员都爬上爬下,冒着生命危险,清理结冰、除尘、加固仪器,保证观测正常进行。

  由于观测使用的仪器大多为高精度光学仪器,由世界气象组织从各个国家调配,仪器性能、原理、软件系统等差别较大,有些仪器操作使用复杂,标定调试工序严格、繁琐,技术资料基本为外文,为了熟练使用仪器,他们通过出国进修、请专家讲课、自己培训、现场自学等形式,攻克难

  关,大家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业务观测。

  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精密仪器,仪器往往出现不适应,故障率多。经过多年努力,他们总结了一整套仪器调试、维护、排除故障的办法,现在基本形成了系统、规范的运行、管理技术体系。

  德力格尔和他的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团队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年都会脱颖而出,被选入科考队,奔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进行臭氧、气溶胶、地面观测等科学研究。截至目前,共有7人(次)参与了我国南极科考工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