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物档案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复杂网络、系统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曾获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世界工程领域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等奖励。
他,戏称自己是“土鳖青椒”;
他,两年读完博士研究生,且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他,以副研究员的身份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他,发现了经典Lorenz系统与它的对偶Chen系统之间的临界混沌系统,被千余篇SCI论文称为“吕系统”;
他,突破传统模拟电路的瓶颈,解决了近三十年来长期悬而未决的多方向、大数量多卷波的存在性与模拟电路实现的理论和技术难题,被J·Vandewalle院士称为“多卷波的里程碑”……
他叫吕金虎,2015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然而,这位斩获各类殊荣的青年科学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谈不上成功。”
“土鳖青椒”逆袭学霸
“相比一路顺风顺水的‘大牛’,我的成长经历属于典型的‘土鳖青椒’类型。”
“一流名校的本科,洋博士,高薪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学术大牛成长史中的典型桥段并不适用于吕金虎。“相比一路顺风顺水的‘大牛’,我的成长经历属于典型的‘土鳖青椒’类型。”采访一开始,吕金虎就“自黑”。
吕金虎从小酷爱科学,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1993年,由于高考“失利”,他进入湖北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进入湖北农学院当了一名助教。1998年,他破釜沉舟辞职考研,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延续了他的科研梦。
“这机会太难得了!我必须把在工作上耽误的一年时间赶回来!”吕金虎暗下决心。在陆君安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他潜心研究,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每天只睡5—6个小时,提前一年毕业,并考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样还是两年,他奇迹般地复制了硕士生阶段的成功,攻下博士学位。
当谈及读博士生的经历,吕金虎坦言这是一个从“自卑”到“自信”的过程。刚入中科院时,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作为本科出身普通院校的“土鳖青椒”,他深感学术上差距很大。“记得导师给我布置第一个研究课题时,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只能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大量阅读外文论著,一年下来啃了上千篇论文。”
“做科研就像写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吕金虎说,先看别人怎么做,慢慢地就会有自己的想法。终于,在导师张锁春研究员和陈关荣院士的指导下,他在混沌反控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后来被称为“吕系统”的工作就是当时完成的。这使他逐渐找回了“自信”,对科学研究的酷爱促使他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2002—2004年,他有幸继续留在中科院追随郭雷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时变复杂网络的同步、小世界网络的同步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