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宋微波:构筑世界纤毛虫研究中心
//www.workercn.cn2015-12-09来源: 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拓荒纤毛虫世界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馆2号楼二楼阳台右侧,是一个约6平方米的封闭空间。这里曾是宋微波1989年初刚回国时搭建的第一个实验室。

  “回国以后,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做黄渤海沿岸自由生活的纤毛虫研究;次要一点就是在做海水养殖环境中的病害纤毛虫。”宋微波介绍,自己这些年的主要研究放在纤毛虫的三个分支上:分类学、系统学和细胞学。

  作为一个拓荒者,宋微波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持续30年的纤毛虫分类、区系研究。他先后组织了近30位博士生参与其中,犹如蚂蚁搬家,逐个类群、逐个海区、逐个生存环境地完成了我国黄渤海、南海自由生活纤毛虫所有常见类群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形成了温带、亚热带海洋中近岸各类生境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的全面、系统的本底资料。

  “纤毛虫类群大,我们就建立硕博连读机制,一个类群一个类群的研究,一名学生只做一个类群,下一名学生再做另一个类群,一点点地做,形成了海洋纤毛虫DNA库。哪个机构有我们这种积累呀。”宋微波介绍,这份工作也促成了今天国际海洋纤毛虫学研究新格局的形成:在全球范围内,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团队,以这样的规模、历时如此之久、集中了如此众多的人力和物力,全方位、高标准地对温带-热带的纤毛虫区系完成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我们确确实实在各种场合下被国外的同行称为世界的纤毛虫研究中心。”

  宋微波还主持了对海水养殖环境中病害原生动物的探索,围绕我国黄渤海区的养殖鱼类、贝类以及对虾等经济动物体内外的寄生、危害性原生动物,出版了该领域首部专著《海水养殖中的危害性原生动物》。

  作为他研究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宋微波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在纤毛虫细胞学领域的开拓上。宋微波和他的学生们在过去20多年的研究中,围绕众多代表性类群,揭示了大量细胞分裂过程中结构分化、模式形成中的新现象。

  宋微波团队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国际上该分支领域的核心成果:对国际原生生物学领域5家主流刊物的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最近10年的相关文章中,他及学生所完成的工作构成了该领域相关成果的三分之二,并由此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影响。

  历时10年,宋微波带领科研团队,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系统学研究中,主持完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所有海洋类群的DNA库的构建,成为国际纤毛虫分类学-系统学-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档案库。

  享誉国际

  由于宋微波在原生动物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和突出成就,2005年他获得了国际原生生物学家学会颁发的该年度个人成就奖“Clavat奖”,并在2011年入选国际原生生物学家学会5人常务执委。

  2010年2月,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在中国海洋大学挂牌成立,研究所的主体是宋微波领导的纤毛虫研究团队和张士璀教授所领衔的发育生物学团队。

  如今,宋微波领导的研究室已成为国际同行公认的最活跃、最高产的研究团队,近10年来,在原生生物学领域5家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的细胞发生学分支的论文中,约2/3来自他的团队,在《欧洲原生生物学报》近5年10篇最高引用率文章中有5篇出自他的团队。其所领导的团队被国际原生生物学家学会前主席Clamp教授誉为纤毛虫多样性领域的“leading figures”。(本报记者 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 冯文波)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