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姜会林,男,1945年7月出生。1964年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薛鸣球院士,1983年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大珩院士。现任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会林长期从事应用光学技术研究,曾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995”高新工程专项、“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古稀之年,获悉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教授激动地说:“我是长春理工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在长春学习工作51年半,是省委、省政府的厚爱和支持,理工大学师长同事们的帮助,成就了我今天的荣誉,我要感谢党,感谢母校和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朋友。”
姜教授扎扎实实钻研,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光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姜会林在薛鸣球院士、史光辉研究员指导下,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得到王大珩院士等专家高度评价。他又在王大珩院士、翁志成研究员指导下,提出了“光学系统技术经济公差理论”,该论文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收入“里程碑丛书”,在美国出版发行,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1996年,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武器动态性能测试方面,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火控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和“激光压制与报警性能测试系统”。其中,火控性能测试指标优于美国“试验操作规程”要求,成果入选国家军事标准,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此定型的武器参加了2014年“和平使命”五国联合反恐军演和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方面,姜会林率领团队研制成功两代机载光端机和“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强干扰下高速率双动态激光通信。其中,飞机间高速率(2.5Gbps)激光通信距离高于国外报道的最好水平,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室内实验成功,被评价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具有原创性”。
除了上述三项国家科技奖(均排名第一)外,姜会林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部省级科技一等奖9项(7项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53项(18项排名第一);出版学术著作9部(2部排名第一,为科学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表学术论文301篇(四大检索收录183篇)。
虽然科研工作繁重,但姜教授一直坚持高质量教学,高水准育人。他曾主讲五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他与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一起努力,创建了长春理工大学第一个博士学位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002年至2006年,姜会林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现任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姜会林曾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中组部授予“中央直接掌握与管理的高级专家”;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被吉林省授予“吉林省高级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等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姜会林坦言,能够安心从事科研,是省内诸多领导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厚爱。当前,正值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创新,在于人才,更在于成果的转化。巴音朝鲁书记勉励我们要做振兴吉林的科技领头羊,我定当不辱使命,带好科技团队,培养好人才,把光电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积极为吉林发展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