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杨利伟:“如果有机会,我想去月球”
//www.workercn.cn2016-04-25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飞行是航天员的渴望,月球是地球人的向往。

  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脸坚定地说:“如果有机会,我想去月球。”

  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届时航天员将成为一种常态化职业。中国暂时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但随着技术发展,登上月球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火星对我来说有点儿远,月球还是可以的。”50岁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边说,一边把自己也逗乐了。

  今年6月,中国将在验收完工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9月,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将发射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航天员在太空中更长时间驻留的试验。

  明年,中国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2018年前后,将发射试验核心舱。2022年前后,将建造空间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人类必然将会走向深空,比如月球、小行星和火星,这些都是可选项。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来看,月球相对容易,而火星是未来人类一段时期的探索目标。”杨利伟说。

  航天员们将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返回舱比作太空里的一居室,将神舟六号返回舱和轨道舱比作两居室,将天宫一号和同等大小的天宫二号比作套房,将未来的空间站比作中国人的太空“别墅”。

  可以预见的是,除了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中国会有载荷专家、工程师等新晋航天员,太空“别墅”还将入驻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因为正在建造中的空间站,已经为国际合作预留了一定的载荷和试验空间,等待着外国航天员。

  杨利伟说,中国正在和联合国外空司及有关国家积极沟通交流,协商推动交换培养、联合培养航天员等项目。

  2003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杨利伟至今记得,当他从返回舱探出头来,寒风凛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人们欢呼雀跃,只听见有人喊“献花的、献哈达的怎么都挤丢了”,而他的嘴角还带着刚擦完又渗出的血,这个细节也被细心的媒体留意到了。

  他回忆说,当时飞船着地后又弹了起来,二次接地时没有缓冲,落地比较重,他的嘴巴被直角型的麦克风撞破后,赶紧用舱内的手套擦拭,医生又进来抹了药,他才自主出舱。

  “但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伤。”杨利伟说,在飞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了强烈振动,仿佛“四周都有大鼓在不停地敲”,身体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钟内有“死亡的感觉”。他也有过180度上下颠倒的错觉,这是失重后90%以上的航天员都会遇到的情况,“几乎难以忍受”。

  记者问:“如果神舟五号再来一遍,还愿意吗?”

  “没有问题。”杨利伟说,“就算付出生命,去实现一个民族的梦想,也是值得的。”

  杨利伟说,他回到地球后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教员,告诉他自己在空中的180个操作“没有出现一个失误”。此后多年,他遇到任何航天工作团队,都会上前致谢,因为哪怕有一个细微的环节出错,他可能就回不来了。

  在杨利伟看来,首个“中国航天日”不仅是纪念,也是感恩。“正是在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基础上,中国航天才得以走远。”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李国利 缪晓娟 邓 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