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张焕乔:不图虚名只求实干的物理学家
//www.workercn.cn2016-06-20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焕乔,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出生,沙坪坝人。1956年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土主小学校长为张焕乔(右)介绍小学情况。

    感言: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追求科学的发展,以爱国的情怀将自己奉献给科学和祖国。

    2016年4月15日,中科院院士张焕乔回到沙坪坝区土主镇寻访故居。当他来到曾经就读的土主小学,见到现任校长时,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紧紧握住校长的手,带着尊敬的口吻连声喊道:“老师好!老师好!”

    中科院素有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之称,身为中科院院士的张焕乔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曾在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领导下,在科研第一线工作。他衣着朴素,没有一点架子,待人谦逊和蔼。

    从农村孩子到名校学生

    1933年,张焕乔出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孩提时代就读于土主小学。那时,学校里没有操场,四周都是农村。每天放学后,张焕乔总喜欢与小伙伴们去田里捉虫子,去池塘钓鱼,坐在田坎上倾听风吹稻田的声音。“那时,我常常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流星为什么从天空划过,天上为什么出现彩虹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这算不上物理学的兴趣启蒙,但却让我明白了科学的存在。”张焕乔感慨道。

    张焕乔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在父亲的督促下,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张焕乔报考了南开中学。本以为自己能顺利上榜,没想到第一场国文考试就让他一下子懵了。试卷头两题是国音符号(即拼音)与汉字的互换,虽然题目并不难,但从小在农村小学念书的他,从未学过国音,自然答不上来。

    第一次升学考试名落孙山,但张焕乔并没有气馁。那时,农村与城市的教学条件相差甚远,为了让儿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父亲将张焕乔送去补习。白天张焕乔跟着老师复习小学课程,晚上还要自学国音。第二年,张焕乔顺利考入巴蜀中学,人生转折从此开始。

    解放前的巴蜀中学拥有一套较为开放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爱好。张焕乔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见他是个学习理科的好苗子,便鼓励他多看些科普书籍和杂志。1945年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了原子弹,这在张焕乔心中引起震撼,对裂变产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焕乔从一本科普杂志中读到原子核可以嬗变,这使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原子核能够嬗变,那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普通的金属变成黄金,让国强民富多好啊!”

    这个看似稚气的想法,成了他追逐梦想的原动力。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