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的一间工作室里,一位研究员在紧张地工作着,时而观察,时而记录,专注而又坚定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
三年多前,41岁的他在生命科学综合学术期刊《eLife》杂志上发表有关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结果,轰动学界,因为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真正在中国做出的生命科学重大突破”。
他就是李文辉,北生所资深研究员。
学成归来投身北生所
甘肃长大,兰州求学,协和读博,哈佛博后,情定北生所。这是李文辉四十多年来的轨迹。
李文辉生长于一个生物医学世家,“我父母是学生物和医学的,我小时候家住在乡村卫生院的后院。”李文辉说,在这样的地方长大,他目睹许多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然而却常常受限于目前医学水平,出路在于基础研究及发展医学科学。”
1993年,还在兰州医学院读书的李文辉被分到一所医院的传染病科实习。每次随着老师查房时,病人的痛苦总是触动着李文辉。在我国,长期以来传染病科的病人主要是乙肝患者。李文辉暗下期许:早晚征服乙肝这个恶魔!
自小便抱定治病救人信念的李文辉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学术征程:2001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2001至2007年在哈佛医学院任博士后、讲师工作, 2007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一步一个脚印,李文辉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踏实而稳重。
在谈及从美国回来,为何选择北生所时,李文辉认为北生所有着广阔且自由的学术研究空间,这是许多国内外科研机构所不具备的。“当时选择北生所时,我看重的是王晓东所长巨大的号召力,他的愿景和期望,以及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可看出北生所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北生所实行的是长期稳定支持,固定的研究经费使得研究人员不必在课题经费这方面耗费精力。在北生所,至上的是科研,而行政人员无条件为科研人员服务。
然而,按照北生所的规定,在五年的时间内,研究员必须取得预期的成绩,否则走人。回顾过去,李文辉一脸平和,“我们愿意做有挑战的事,如果做与其他人类似的东西,就没有太大意义。人生能有几回搏?前人没有成功,但不管多高的山,只要一步一步向上走,总会到达山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