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元:他已追星而去(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7-19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已追星而去

我写《李元访谈录》

李元一九四五年手绘星图复制品

《李元访谈录》

  李元,原名李杬,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普活动家、天文科普专家,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天文馆事业和太空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个大型科普机构——北京天文馆创建人之一。

  李元在父亲影响下爱上天文,青年时代就决心一生要从事天文普及工作。1943年成为中国天文学会最年轻的永久会员。

  从1940年代开始,他即从事科普写作,并习惯配上自己手绘的星象图。1949年11月他在《用行动纪念高鲁先生》一文中明确发出在中国建立天文馆的呼吁。

  1951年,李元拜见吴晗,吴晗对他提出的在北京建天文馆的建议非常赞赏。1954年9月中国科学院拨款200亿元人民币(改币后为200万元)为建馆经费。

  北京天文馆筹建后,积极进行收回古观象台的工作。1956年前后,李元曾负责北京古观象台的修复和开放工作,让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天文台与世隔绝数十年之后重新开放。

  1998年4月11日发出了第31457号《小行星通报》,宣布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李元星”),命名理由为“为向李元(1925年生)表示敬意而命名”。

  李元一生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编著译校图书数十种,进行了几千次的天文演讲、天文表演、天文展览,普及了科学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很多读者正是读了李元的文章,走上了学习天文的道路,进入了天文学家的行列。(叶梓颐)

  

  文·李大光

  李元是我科学普及研究的入门资历鉴定人、指路人、启蒙人、导师和追随者,同时,我也是他人生和科学普及生涯口述史的撰写人。在他逝世之际,回顾与他同一个办公室工作长达10多年以及后来的密切来往的经历,不胜感慨。但是,认真回想,真正对李元先生的了解,还是从参加由中国科学史专家樊洪业老师主持的《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中的《李元访谈录》写作开始的。

  李元人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追求自己的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从这个角度说,他与其他天文学家的不同之处是,他并没有科学家头上耀眼的学术和研究成就的光环。他是由于那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最初的对科学的喜爱而走上科学之路的。

  李元的父亲是教育家,也是实业家。其祖辈是山西人。其父亲大概从1918年开始担任工业专科学校的校长,干了将近20年,学校既搞教学、又搞生产,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后来许多学生都成为山西省甚至华北、西北地区工业方面的专家。其父担任校长期间对李元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后来担任政府官员却未对李元产生什么影响,这可能也是他一生对官阶和政治不是很感兴趣的原因。在我与他10多年的交往中,几乎没有听他谈起过任何与政治有关的事情。

  他的父亲有许多藏书,尤其是科学类藏书。比如《汉译科学大纲》是李元走上科学之路的启蒙图书。《汉译科学大纲》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兼科普作家约翰·阿瑟·汤姆生爵士主编的4大本高级科普著作。汤姆生一生从事生物学研究,并以进行科普演讲和写作而驰名。我国著名科学家任鸿隽对此书大为称赞:“要之在普遍科学书中,此书虽不云绝后,亦可谓空前。”他在1923年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杂志中,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内容。我国著名学者和出版家王云五1922年就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后,当即聘请多名中国科学社的骨干,分别担任《汉译科学大纲》各章的翻译。这套书后来作为“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之一于1930年编入《万有文库》第一集。它是当时最豪华的科学读物,是精装版的,非常漂亮。除了这套书以外,李元可以在父亲的书房里随便翻阅各种藏书。李元大概仅有十岁时候,就被书中精美的插图锁吸引,从而启发了他对科学的爱好。这套丛书第一本就是天文学,概括地介绍天体系统,插图很好看,给李元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北极光、太阳的火焰、月亮环形山等等。李元开始对天文学和天文知识感兴趣并被天文学深深吸引。父亲的藏书引导他走向了天文学研究,外国和中国早期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使其走上科普道路,而这条道路,成为他一生的道路。

  李元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普的一生横贯民国时期、解放初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普的初期历史。在《李元访谈录》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李元本人的科普经历,而是中国的科普经历,其中包括早期中国科学图书的出版历史、科学家早期的活动、中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的早期合作经历,更重要的新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科学和科普事业的态度。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曾给历届国家领导人,包括毛泽东讲解科学的科普人。其经历颇具传奇性。谈到与毛主席的交谈,李元先生兴奋地说:“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主席由陈毅等人陪同前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台长正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苏联,所以由孙克定副台长陪同参观,我担任解说,在古代天文仪器前我把古仪遭八国联军掠夺的历史详细告诉了主席,毛主席指示说,不仅要把被破坏了的仪器修好,而且要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掠夺和破坏古代天文仪器的事实向广大群众说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这几十年来,古台在普及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知识的时候,总是既讲它们的科学知识,又介绍它们的蒙难历史。”李元先生甚至还惟妙惟肖模仿主席说话的语气和口音,以及陈毅元帅与主席的现场对话。

  在李元先生与其他几位天文学家的倡议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科普场馆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建立。在北京天文馆建成之后的最初10年(1957—1967年)中,李元主持对外宣传工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文科普讲解员。1957年在北京天文馆建成不久,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发射成功。李元与其他天文学家与东德和苏联使馆的科学技术人员合作,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的天文科普展览。数以万计的北京与周边居民蜂拥参观。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拍摄设备不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普活动没有留下影视资料。在展览期间,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以及其他国家和北京市的领导都参观了展览。李元是接待和解说的主要人员。在天文馆的早期活动中,他还编制导演了许多星空表演节目,比如“环球旅行”“天空动物园”等。北京天文馆还组织群众性的天文观测活动,举办天文讲座,去农村举办科普活动,编制大大小小的天文科普展览。

  李元先生在91岁时去世。他的一生不灿烂,但很辉煌。他的一生没有官阶,但受人尊重。他没有煌煌巨作,但其言谈和有限作品却真切感人。在追随名人效应的文化中,他彰显出悠久而凝重的科学文化先人的风范。李元值得我们所有的科学文化人学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