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王同云:天津东丽区普外手术开拓者
//www.workercn.cn2017-03-30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同云又名通运,河北省行唐县人,1927年5月生于农民家庭,华北医科大学毕业,主任医师。

  王同云抗日战争后期参军,在部队生活中,感到学习文化的重要,经常挤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在工作中,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也非常努力。由于工作认真、勤恳负责,进步较快。两年多时间,由通讯员、护士、护士班长,晋升为护士长。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又肯努力学习,1947年经部队领导推荐,考入华北医科大学。在校学习三年,以一个小学文化的基础,去接受医大的知识,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王同云以坚强的毅力和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付出了巨大心血,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边学医学知识,边补习文化知识,以能者为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苦学三年终于在1949年12月医大毕业。

  王同云华北医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的临床工作。1950年3月分配到天津市第三医院,同年10月,因抗美援朝的需要,调抗美援朝后方医院,1952年2月,又调回到天津市工人医院。

  1958年8月,新立村卫生院(即东郊医院的前身)刚开诊,市卫生局调王同云来院工作。刚刚建立起的医院,设备极其简陋,连现在本区内条件最差的卫生院都不如。大型器械只有一台200mAX光机和显微镜,再就是血压计了。取暖没有暖气,靠生火炉,医生自己动手打煤砖。全院共有60人,医务人员只有32人,其余是行政后勤人员。开设了内科、外科、中医科、五官科、妇产科以及放射、检验和中西医药房,同时还兼管防疫,妇幼保健的任务。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没受过系统专业教育,医务人员紧张,手术班子不配套,没有麻醉机和监视设备。诊断上只能参考X光片和化验的报告,没有心电图机、B超等器械。这就要求医生具有较高的检查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开展手术,王同云在打手术包、消毒、麻醉、手术以及术后管理等环节,都要亲自动手,至少要亲自过问。食品二厂(现肉联厂)一名职工胃穿孔,王同云克服了各种困难,为病人成功地做了胃次全手术。这是建院以来第一例腹部手术,也是东丽区的第一例手术。王同云自己动手给麻醉,同时执刀做手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先后做了阑尾、疝气、胃次全、乳房根治等多例手术。

  1973年3月,王同云成功地为潘庄中学的一名教师做了肝包囊虫病手术,没有任何后遗症。同时还先后成功做乳腺癌根治手术十几例。他紧跟本专业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开展了脾、肝、胃、胆、肠、肾、膀胱等较大的手术,以及肝包囊虫、巨脾摘除、乳腺癌根治、甲状腺舌骨囊肿等外科难度大且较复杂的大手术。他还积极指导下级医生的业务理论学习和临床技术的提高,放手让下级医生上台开展手术,培养技术人才。

  王同云是东丽区外科手术的开辟者,是医院学科带头人,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并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重大技术问题。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对东丽区外科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天津东丽文史资料》第四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