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王正汹:追逐“人造太阳”的人(图)
//www.workercn.cn2017-05-17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追逐“人造太阳”的人

记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正汹

  王正汹在实验室工作。本报记者 吴佳佳摄

  人物小传:

  王正汹,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从事核聚变大规模计算机模拟研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大规模磁流体程序,在磁约束核聚变磁流体不稳定模式、磁流体与漂移波湍流相互作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从而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核聚变大规模计算机模拟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核聚变事业作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

  晚上9点,辽宁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4楼东南角办公室的灯通常还会亮着。那是物理学院副院长王正汹的办公室。即使熄灯从这里回家,他也常常会为科研问题与研究生电话讨论。工作7年多时间,王正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王正汹日夜追逐的是被称为“人造太阳”的聚变能。从最初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研究,到担任其中的课题负责人,再到现在担任磁约束核聚变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科研求索之路从未停歇。

  与核聚变研究结缘

  初中时,王正汹就对物理和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阶段,他的本科毕业设计从选题到成文,都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海外特聘教授王晓钢博士指导,最后论文刊登于国际等离子体权威期刊——美国《等离子体物理》上。这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等离子体物理奥秘的浓厚兴趣。

  2002年进入硕博连读,王正汹师从王晓钢教授系统研究尘埃等离子体非线性波物理特性。2002年9月份至2005年7月份的3年间,王正汹在美国《等离子体物理》和《应用物理》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10余篇SCI收录论文。2005年王正汹获得了由周培源基金会资助的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该奖项是我国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级别最高的奖学金。这一年,王正汹还是硕博连读的3年级研究生。

  2005年7月份,王正汹搁置了原本已熟悉的尘埃等离子体研究,转向等离子体物理最具有挑战性的方向——磁约束核聚变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研究方向。他至今记得导师王晓钢教授说的一番话:“国内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人才严重短缺,是我国最突出的短板。核聚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理想能源,是最有希望解决全人类能源危机的根本出路之一。你应该选择这样的大科学工程项目作为一辈子的研究事业。”

  核聚变反应堆,俗称“人造太阳”。王正汹与核聚变研究结缘,要追赶“人造太阳”。满打满算,这时距博士毕业仅剩两年时间。王正汹决心要用核聚变的研究来写博士论文。到2007年博士毕业时,王正汹在核聚变电阻式双撕裂模不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重新提出快速磁场重联的定标率。2007年11月份,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物理领域顶级期刊——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