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于浦:这位“哥伦布” 让“老学科”撞出“新大陆”(图)
//www.workercn.cn2017-06-26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一步进展都来之不易,但他总笑称“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患得患失这种事找不上于浦,“我还有很多好玩的想法,总会做出来。概率不能总盯着一个人‘黑’,对吧?”

  自从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敲破了那枚鸡蛋,全世界都知道了竖起鸡蛋的方法。

  本月初,清华大学副教授于浦团队的研究论文在《自然》在线发表后,一些实验室已着手准备用他的方法“调控材料物性”。

  《自然》为该团队论文《选择性双离子开关电场控制的三态相变》配发的新闻评述里说:“这项成果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让人们不再受限于高温条件,在温和的室温下就能完成材料物性的调控。”这为材料设计开拓了“新大陆”。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前往清华大学于浦课题组,探访这片“新大陆”上的“哥伦布”。

  “5毛特效”,让小离子“破壳”而入

  两节7号干电池用黑胶布串联,红黑导线各一根从电池两极延伸出去,分别夹在同一个白色的矿泉水瓶盖中,瓶盖中盛了点液体,里面泡着一块1厘米见方的薄片,薄片上的镀膜便是《自然》刊载论文的“主角”——SrCoO2.5。

  在一组中学实验课的布景中,于浦成功找到了让主角SrCoO2.5与O2-、H+分分合合进而发生“蝶变”的方法,一举赢得整个物理界的掌声。

  “氢氧离子的加减法是最普通的电化学实验,我的学生将其形容为‘5毛特效’。”谈及成绩,于浦显得云淡风轻。“随便和我们这个行当的人一说,估计他们今天下午就能实现。”

  该实验核心部分与好莱坞奇幻剧《变相怪杰》的剧情类似,没有人想到主角SrCoO2.5能那么随意地变身为有铁磁金属性的SrCoO3-δ和弱铁磁绝缘性的HSrCoO2.5,直到于浦送给它一张神奇的“面具”——离子液体电场。

  “传统物理研究多用高温高压、化学掺杂的方法实现新型材料的生长。”但于浦可不想“循规蹈矩”,他打破思维定势,引入电化学的方法研究物理。

  为何会有这样的突发奇想呢?“其实这对我是个全新的尝试,但好奇心和直觉驱使我们一步步把它做了出来。”

  就是这张在别人看来稀松平常的“面具”,到了于浦手里变得神奇起来。

  “我的思路很明确,要加离子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要实现这个方法,有哪些材料可以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离子进入材料之后,要留在里面。”这是于浦研究的关键一步。“我们选择了有大孔隙的原料,用了最简单的离子。”就这样,在材料中分别插入了O2-、H+的SrCoO2.5,变身为光、电、磁特性完全不同的两种材料。

  其实,每一步进展都来之不易,但他总笑称“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患得患失这种事找不上于浦。“我还有很多好玩的想法,总会做出来。概率不能总盯着一个人‘黑’,对吧?”

  于浦眼中的科研是“好玩”的。因为好玩,他脑中会时不时蹦出各种奇妙的想法。“一有好玩的想法,我就跑下楼去和他们(学生)分享。”邀请同行合作时,他会说:“我们有个好玩的题,你们要不要来?”时间流转三十余载,眼前的科学家,却分明还是个“少年”,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