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年前,他是成都一家知名高校的教授,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寻找出路。10年后,他在东莞松山湖一手筹建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东莞成就了电研院,也成就了我。”陈雷霆说。2007年8月份,为帮助东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三方协议,联手投入2.4亿元,共同创建电研院。从此,电研院像一粒创新的种子被撒播在了松山湖畔。
“我们与东莞是最强技术与最强需求的结合。”陈雷霆说。彼时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的支柱产业,低端代加工型企业居多,对核心技术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电子科技大学囊括了国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全部6个重点学科,积累多年的科研成果也迫切需要转化成经济效益。回忆起双方的合作,陈雷霆赞叹不已,“东莞市支持力度很大,在这边做事有奔头”。
因为“有奔头”,陈雷霆从2000多公里外的成都来到了东莞,开始了忙碌的日子。在东莞主持电研院筹建工作并担任院长后,他带领团队拜访并深入调研周边500多家企业,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很快成为当地电子企业的坚强“技术外援”。除了做“技术外援”,陈雷霆还主动联合东莞企业做原创技术或产品研发。
2010年11月份,电研院大楼正式竣工。陈雷霆开始带领电研院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成果与别人合办公司,共同开发产品,孵化企业。全国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之后,作为掌舵人的陈雷霆思路越发清晰: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在陈雷霆的努力下,电研院的创新平台效应越来越突出。自2015年以来,在东莞市对全市30多家科研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估中,电研院稳居前两名。2015年12月份,电研院获评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016年,获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升级为省级研究院。截至目前,电研院已孵化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持股30多家。
10年间,作为东莞市引进的高端人才,陈雷霆凭着出色的业绩,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站在下一个10年的起点,陈雷霆又种上了一粒新梦想的种子——带领电研院做东莞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者。(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