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高深”费米子背后的“简单”科学
//www.workercn.cn2017-07-10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既要埋头苦干,也要闲聊天

  石友国笑称自己干的是“体力活”。要说是体力活也确实没错,因为样品制备和提取的过程不能间断,而且对样品的质量和尺寸的要求特别高,所以石友国和小组成员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戴着好几层的手套,热得浑身汗水、衣衫湿透。“我平时就爱搞点锻炼,我这是体力活,身体不好干不了。”石友国笑着说。

  这体力活,石友国坚持干了十几年,但同事们都说样品生长更是一门手艺,需要在长期劳作中积累和摸索。国内外的同行常要找他拿样品,没样品没法做实验。

  所以钱天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样品石友国总能第一时间为他制备出来。“这次就是石友国迅速制备出碳化钨家族中的磷化钼单晶样品,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验测量,成功解析出磷化钼的电子结构,观测到其中的三重简并点,与翁红明他们的计算结果高度吻合,首次实验证实突破传统分类的三重简并费米子。”钱天说。

  钱天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有些不善言辞,但他自己却说平日里最大的喜好就是闲聊。“以前觉得拼命看文献、做实验就能解决问题,后来发现与人的沟通交流也同样重要,因为能从不同人那里获得新思路、新方法。”他说。

  物理所的咖啡厅在圈里享有盛誉,传说这里的咖啡好喝且常有各路“科学大咖”在这里“火花碰撞”。和前辈们一样,翁红明、石友国和钱天也把咖啡厅当作他们的小天地,翁红明有什么新想法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石友国和钱天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疑惑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翁红明。

  “闲聊中就能交换信息,我们的交流是完全敞开的,毫无保留地让大家知道我们做了什么。”翁红明说。

  十年磨剑,也曾有彷徨迷茫时

  人们的想象中,理论物理学家的生活犹如“老僧入定”——坐着琢磨之后灵光乍现,但如今的他们早已换了节奏。“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国际上最新的科研进展,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研究和进展,然后分析、思考、计算,之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事们交流。”翁红明说。

  从2000年在南京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到现在,翁红明在这个领域已积累了十多年,始终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坚持不懈。但是在物理所,他们还是小字辈。

  说起来,这代年轻的科学家承受了不少压力。在他们之前有许多成绩斐然的前辈,在他们之后又有许多光环加身的海归才俊。他们也曾疑惑:“自己的研究到底能不能做出了不起的成果?”

  “但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做起样品来越来越顺手。”石友国说。钱天也有同样的感觉。他说,实验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成功、失败都是常有的事。像这一次三重简并费米子的实验观测中间就有过不少波折,幸运的是坚持实验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实验一旦开始,便是24小时不停歇,不分昼夜守在实验室。熬夜是常事,钱天和他的同事们便是这样“熬”过来的。

  几个月前,钱天和石友国曾有过一次闲聊,探讨的正是科研成果和科研信心的问题。聊到最后他们互相鼓励说,坚持耕耘总会迎来收获的一天。几个月后,他们在《自然》发表三重简并费米子的文章,赢得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李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