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王德强:让基因测序飞入寻常百姓家(图)
//www.workercn.cn2017-09-25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要让基因测序 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核心国产技术装备,让中国在微纳米结构制备方面做到领先。”

  人物档案

  王德强,生于1978年8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单分子检测、纳米孔DNA测序等。

  在单层石墨烯上打出了直径5纳米的孔,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让普通人一头雾水,但对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的十多名研究人员来说,意义却不一般——它为实现更高效、低廉基因测序技术奠定了基础。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期刊上,是全球首个用氦离子在单层石墨烯上制备纳米孔的技术。

  完成这一成果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该中心主任王德强是团队带头人。“我们的目标是在2到3年内做出石墨烯纳米孔DNA测序仪,让人们享受到更便宜的基因测序服务。”王德强说。

  降低基因测序成本

  说起采访个人,王德强婉言谢绝。他说自己的理念是——“少说多做”,重要的是能做出过硬的成果。

  不过说起这项技术和团队成员,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不少高龄孕妇会被医生推荐做无创DNA产前检测。这种利用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来检测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准确率高,且可避免因侵入性诊断带来流产、感染风险。不过,高达2000元的检测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高昂的测序费用是目前限制个性化基因组测的主要因素。”王德强介绍,DNA测序技术可划分为三代,目前使用的第二代是化学方法,速度快、通量高;相比第一代,费用虽已大幅降低,但动辄几千一次的价格还是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他们研究的方法算是第四代,属于物理方法,让DNA通过纳米孔产生电流信号,通过分析电流信号特征,得到DNA的碱基序列信息,完成DNA测序。

  DNA的双螺旋直径为2.6到2.8纳米。如孔直径太大,可能会测不到;孔直径越小得到的信号会越真实、准确。因此制备出直径小于5纳米的纳米孔是要做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基础。如果成功做出新一代DNA测序仪,那测序一次DNA的费用可降到几百元。

  “除可以做到大幅提升准确率外,还可以降低测序的成本。我们想的是,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便宜的测序技术。”王德强说,倘若基因测序和抽血检验价格差不多,就能有更多人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