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长沙晚报:志愿服务需制度化呵护
//www.workercn.cn2013-11-18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在陕西西安工作的小魏准备捐献自己的骨髓,谁知血站和骨髓库均表示,今年采集骨髓的任务已经完成,由于资金有限,现在已经停止采集血样了,要捐献只能等到明年3月。小魏不明白:“怎么捐献骨髓还有任务?”目前,小魏已经与还在接受捐献的河南郑州骨髓库取得联系。(11月17日《华商报》)

    这边厢,捐献骨髓和采集任务自上而下层层配发;那边厢,伴随着志愿服务意识的增强,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但每年血样检测入库的费用有限,财政预算的增加赶不上志愿者数量的增加,最终只能将部分志愿者拒之门外。

    作为一种典型的利他行为,骨髓捐献理应得到热情的回应和鼓励。当志愿者“遇冷”,其捐赠热情势必减弱。从表面上看,骨髓捐献遭拒是由于经费短缺,超过规定任务量的血样采集在当时当地已成多余。但从本质上说,这其实是制度建设滞后的产物。

    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言,转型时期,社会新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旦这些新变化、新问题被及时地制度化、规则化,整个社会依然会沿着平稳、有序的轨道继续前行。一旦制度建设滞后,必然会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与困扰。

    当下,白血病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骨髓捐献量通常满足不了现实需求。那么,骨髓捐献为何还会遭受拒绝?归根结底,在于地域之间、部门之间的条块分隔。骨髓捐献在不同地域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不同,有些地方“吃不饱”,有些地方却“有富余”,在指标化管理模式下,志愿者“跨省捐献”成了无奈的现实。

    让白血病患者得到及时、有力的救助,离不开融入“参与意识”的志愿服务。呵护志愿者参与热情,畅通老百姓参与渠道,探索公众参与机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单向管理”到“社会共治”的转变。从这个角度上说,用制度化手段呵护志愿精神,这意义岂非远远大于省下的些许经费?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志愿服务才会如同雨后春笋,公共生活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