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华西都市报:关注女孩摔婴,不妨剔除“猎奇心态”
//www.workercn.cn2013-12-13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重庆长寿区一 10岁女童摔打婴儿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十岁小女孩究竟为什么对一个并不熟悉的男童施暴,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答案。女孩父亲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事发前并未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事后稍微有一点异常的是,孩子并未有其想象中的很忐忑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反而表现得很平静。(12月12日《京华时报》)

    面对一件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的离奇事件,施暴方的初衷在案件一开始就成为舆论的最大关切,这种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且不说,猎奇心理,是人性使然。找出施暴的真正动机,既是为了挽救孩子自己,也是对社会负责,更是一种反面提醒。但是,在权威的心理评估和司法机关的调查出来前,舆论过多的追问究竟为何,对目前的当事双方来说,都未必有好处。甚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假如在目前的调查和心理检测条件下,孩子的施暴动机不能被科学解释,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客观而言,事发后女孩父亲,一方面将孩子置于保护状态,一方面卖车、卖房筹款,并承认“养不教父之过”,希望对方通过司法渠道解决此事的做法,并非不可接受。只不过,因为事关社会教育问题和女孩的未来,除了孩子父亲应该承担教育责任和民事责任,女孩的下一步教育和心理干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追踪事件的具体真相,并对女孩作出心理评估,以决定该对女孩作出何种心理干预和教育,不能缺席。

    就目前事件的发展态势来看,有两点必须明确:女孩父亲有义务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并让孩子接受司法机关的心理评估;对于舆论而言,则不妨剔除单纯的猎奇心态,冷静等待:正因为这起案件背后,存在着太多的匪夷所思之处,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

    毕竟,此事最佳的结局当是涉事的两个孩子都能从此拥有或复有健康的人生,而整个社会也借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收获更多的反思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