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红灯收起,爆竹燃尽,元宵节一过,马年春节悄然作别。与往年不同,媒体上充满“禁令”、“简朴”、“反腐”的讨论,而很多官员习以为常、沿袭多年的过年现象,比如,特供年货、土特产、购物卡、奖金补贴,开始变得踪影难觅。严令之下,不光公车私用、公款宴请变得异常艰难,就连往年并不在意、公款印制的小物件,比如挂历、年历、台历也统统不见。
曾经热闹不休、此起彼伏的拜年短信,随着唱响春晚的新歌《群发的我不回》,让很多人心生感触,唤起情感共鸣的结果,就是这样的拜年形式也悄然转变,逐渐稀少。甚至有的官员公开要求下属:“过年期间不要群发短信,发了我也不回。”
来自媒体上的消息说,有的地方召开大会,明确要求不许送土特产。湖南一位市委书记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你送领导几根冬笋,一旦被发现,领导就死定了,你这就是害人。”这话说出了目前一些官员的顾虑隐忧,那就是,小小土特产,牵涉是否顶风违纪的大问题。如果一旦被查实,不管是哪一级官员,都可能受到迅速而严厉的处理。
欢乐喜庆的“中国年”,曾经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年关”,对于当下的人情社会来说,主要过的是“感情关”。用一位官员的话说,不在于礼金年货的多少,而是要让上级领导感受到“你很在乎他”。这种“感情投入”,虽然是拿不上台面的潜规则,但却是一些地方不可不懂、不可不做的江湖实务,属于官场生存秘笈之一。甚至有人戏言,有的领导不用记住哪个下属过年来看过他,只要记住没来的就行了。因此,一旦成为被领导记住的异类,就会打入另册,在仕途上断送了前程。
正是这一心理,导致了基层干部“过年关”的具体行动。从开始的人情探望、感情表达,逐渐攀比升温,随着现金越来越丰厚、礼物越来越贵重,有专家甚至认为,春节实际上成为某些官员受贿行为的高发期。有的落马官员,居然80%的受贿行为发生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新春佳节,其乐融融,容易让一些官员丧失警惕,一些以拉近感情拜年之名的行贿受贿,成为官员贪腐并最终因此倒下的重要起源,让人警示,令人叹息。因此,纪检监察系统私下里有了“廉不廉,看过年”的说法。
眼下这个马年春节变得与众不同,是因为中央八项规定以来陆续出台重重禁令。从舌尖上的腐败,到车轮上的监督,从豪华超标办公楼的治理,再到约束官员行为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润物无声。而来自官员家人的声音是,不去拜年送礼,也不喝酒应酬,既生活规律、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家庭气氛的和谐融洽。因此,有人感慨,过年变得清静了。其实,这不过是自上而下地纠正官场陋习、官员生活恢复常态的自然表现。
当然,人们需要注意到,严令之下,很多官员不敢拜年送礼也可能只是一时现象,会不会暗流涌动,会不会给领导拜年、送礼金变得更隐蔽,变得更不易被人察觉,并衍生出新的方式?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只要坚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思路,咬定严管制度不放松,相信明年春节还会是个“清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