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这两年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词。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重新定位企业价值?这成为企业家们的“心病”。
今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热点是O2O,就是从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红包大战”、“全民打车”,互联网公司用实际行动让人们真切感受到O2O的威力。因此,也有人把2014年称为“移动支付元年”。
而O2O竞争的核心焦点,毋庸置疑就是移动支付。所有线上的手机应用,如果不能在线下找到变现出口,落地难度就比较大。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于前者,“互联网思维”已经横扫世界;于后者,大概靠的就是“钱包的革命”。手机钱包一旦流行,移动支付变成日常消费习惯,O2O的“闭环”就打通了。
从创新角度看,互联网企业一切以“快”为核心。可是在金融支付领域,恰恰要以“稳”为核心。我们认为,用户对手机钱包,更在乎安全问题。安全与便捷,安全是前提。
移动支付行业与传统支付行业一样,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甚至要大于创新。在金融行业,“跟钱紧密相关的要严谨不能出事儿”。
也就是说,用手机代替传统的银行卡和现金,用于支付,必须达到金融级别的安全认证,纳入金融行业通用的监管条例。这些是基本功课,也是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两年来,梅泰诺借助NFC技术进入移动支付行业。主要目标是两个字,“便”和“利”。一方面,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用户只需一部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就能替代日常生活中的多种证卡;另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我们的应用,享受多种优惠折扣服务,为日常生活带来实惠。简单说,就是“少排队、多省钱”。
长期来看,基于NFC应用,用户能得到就餐、休闲购物、公共交通,到考勤、签到、会员识别等360度的生活服务。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从WEB端走到手机端,从虚拟的线上回归到真实的线下,就是回到了商户与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来,要在线下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这一轮大创新和大转型,核心是整个人的生活和服务都在卷入信息化浪潮。而老百姓的生活是多彩多样的,中国市场的区域差异化极大,移动互联网提供的应用和服务,必然也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本地化的。
移动支付行业新兴技术很多,NFC、HCE、二维码、声波、指纹识别等等,单谈技术不存在好坏之分,它们都有各自擅长的场景和应用。但任何技术的应用场景都要照顾“两端”,商户和用户(简称B端和C端)。
在C端,我们帮助运营商整合和推广一些落地业务。比如,开发基于优惠券、电影票业务的线下NFC兑换识别业务,打造“智慧商圈”;帮助一些社区实现“多卡合一”的智能化改造,筹建“智慧社区”;参与校园一卡通等“智慧校园”项目等等。在B端,我们协助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同调研和探索基于NFC的线下场景应用,改造传统POS机,布设新型智能POS机。
做这些业务,必须深入到校园、社区和商圈等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去,调动庞大的“地推”团队,到现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个传统行业。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必须要有农民种地的吃苦意识和实际精神,必须要精耕细作,才能真正抓到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超预期的体验。
进一步说,O2O的核心是线下的市场,被称之为一场真正的智能生活“土地革命”。这场革命有它自身的规律,需要在“试错”中摸索,贪多求快、拔苗助长不起作用,强拉硬拽去推广、简单化做用户教育工作不起作用。
电商们在线上奋斗这么多年,在社会零售总额中占比还不到8%。而在线下,单看目前国内刷卡消费交易额,每年就有30万亿元规模。未来基于手机的近场支付占到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都是可预期的。但是,这个行业产业链漫长,利益攸关方众多,不能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很难做成事。
当下这个行当最缺的,是真正能做“基础建设”的服务供应商。说白了,移动支付行业的“房地产大腕儿”已经很多了,缺少的是“建筑队”、“包工头儿”和“泥瓦匠”。要有人去修路、搭桥、盖房子,有人去干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其实,创新也只有深入到这些具体场景中,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发现。
移动支付行业的爆发节点正在一步步到来,市场成熟将是一个加速度过程。眼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零散的应用场景出现,各地“星星之火”,但还没到“可以燎原”的时刻。
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试点,再大范围推行,这是中国智慧。移动互联网的参赛选手们,在冷静和反思之后发力,才能真正为广大用户提供切实可靠的智慧生活服务,才会迎来真正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