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调研考察。连日来,多家媒体对李克强此次“重庆行”作出跟进报道。
观察这些报道,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昨天出刊的《重庆日报》舍弃了大篇幅文字报道的传统做法,转而以《李克强总理重庆考察首日剪影》为标题,选择了若干总理现场视察的照片,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说明。写实的照片成为整篇报道的主轴,配图文字总计也仅800余字,并着力反映照片情景。新华社“新华视点”的相关微博报道同样言简意赅,短短几条微博述尽李克强一天的行程,但要点、核心未见疏漏。
事实上,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始于”重庆。翻看近段时间,甚至更早时候的报道,都可以看到这种变化。相关报道的篇幅在缩短,内容更加活泼,尽可能地还原现场情景氛围,无论报道所针对的场合是国家领导人在各地的调研活动,还是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参与座谈讨论。
在领导人活动,特别是中央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上,贴近“短、实、新”的尝试在一点点累积。力图去套话、去官话,没有了洋洋洒洒的数千字大通稿,多了鲜明清新的现场稿。这些变化已经发生、正在进行,并且可以预见还将持续。
但也要看到,在地方层面,这样的变化仍显缓慢和滞后,甚至很难让人察觉到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和反对大吃大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吃喝风,领导重视,人人喊打,既有具体的规定限制,又有持续的明察暗访,更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监督。反观八股文风,则不具有这样的氛围,有的地方开始提倡一阵子,马上又回潮了,有的地方一直都没什么改观,公开的批评和监督则更是少见。
何以会如此呢?可能人们觉得与大吃大喝的恶劣观感相较,文风不正的危害没那么大,或者危害不那么直接和具体;可能文风问题指向的是地方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自觉表态,下面也不好主动执行;也可能领导表了态,下面理解成了领导谦虚,以为不变才是“领会意图”。总之,我们绝不能把改进文风单纯看成是“笔杆子”的事,它实际上是指挥“笔杆子”者的作风问题。
文风不正的问题和危害大不大,其实已无需多言,无论是老一辈领导人,还是新一代领导者,对此都有精辟的见解。总之八股文风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大吃大喝小,改进文风和刹住吃喝风没有轻重缓急之分,都联系着党风政风和人心向背。
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防止反弹,也要全面推进,避免挂一漏万。从对中央领导人相关活动的报道看,一年多来,改进文风的努力是一贯的,持续的,并且不时有新的亮点。但为什么改进文风没有狠刹吃喝风那样立竿见影的效果,没有人人监督人人收敛的震慑力,确实是“反四风”要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