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5月1日,上海徐汇区龙吴路一高层居民楼发生火灾,90后消防员钱凌云和刘杰在救火现场坠落牺牲。两人手拉手从高空坠落的场景,让人揪心。而起火房屋正是一间被人为分隔为多间、电线私拉乱接严重的群租房。4日,上海另一处老式居民楼倒塌,造成2死3伤,这也与待拆迁房内的群租现象有关。
此时,上海也顺势公布了严厉整治群租的新规——上海市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决定》,其中明确:出租居住房屋,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
其实,包括深圳、上海等在内,中国的特大型都市都受到群租之困。群租问题,何以难治?还是一个“居长安,大不易”的老话题,城市房价高企,新兴移民无力购房,甚至无力承担单独租赁房屋的租金,导致房东(二房东)把房屋细分为多间出租。
群租看似符合“市场的逻辑”,却有着巨大的负外部性。可以说,群租本身既侵犯公共秩序,也侵犯小区相邻业主的私权,绝不是什么“契约自由”、“政府过度干涉”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治理群租问题上,舆论往往出现“多个声部”唱歌的现象,隐隐然让群租这种存在严重社会隐患的现象,有了一层“政治正确”的油彩。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走在舆论第一线的网民往往是城市年轻人,特别是新移民。他们有着雄心壮志,却阮囊羞涩,很多只能在城中村、群租房里安放自己的梦想。这些新移民正是使城市生机勃勃的原因,政府也不愿意在治理群租上行动过激,诱发矛盾。
公众事件里的因果链如果过长,往往让舆论无从判别是非。比如,群租明显有“利”的一方面,为年轻人、新移民提供了一个在城市扎根发展的廉价平台,但其背后的“弊”,如影响邻里关系,存在严重治安、消防隐患等等,却因为因果链过长,会被人们所忽略。
而这次上海火灾事件造成的血淋淋的现实就在眼前,让公众不得不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再躲在美丽的遁词里——群租,真的会死人的。你眼中浪漫温馨的“重庆森林”,可能就是邻居眼中隐患重重的“七十二家房客”。
群租问题怎么解决?治本之策,还是政府多为新移民提供保障性住宅,缓解民生之痛。在一时难以解决住房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应有一揽子计划,而不是简单规定一个群租标准,名义上一禁了之。可通过实现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以点带面地解决群租中最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如严格监控群租房里的液化气钢瓶,通过电表读数监控群租房里的用电负荷问题,先把最严重的安全隐患监控起来。
城市新移民“居大不易”,但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这无论在政府治理层面,还是公共讨论层面,都不应该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