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通过一系列档案造假的案例人们还发现,利益驱动下的造假行为不仅使造假者个人得利,而且经常伤及无辜
中央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近日通报了广东、河南查处3起弄虚作假用人案件的情况。案件分别涉及造假骗官、更改年龄、办理假招工手续等。
综观这三起用人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在于,都对人事档案进行了伪造和篡改,涉及的内容多方面,包括学历、工作履历、年龄等。这三起案件都发生在基层,与当前时而爆出的一些大要案相比,看似逊色几分,实则典型意义十分突出。某些人初次读到关于这三起案件的通报,或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算不上太大的事。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加倍警惕,类似行为已经成为在用人问题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病症表现,如果任其蔓延,危害性将不亚于一些涉嫌严重腐败的用人案件。
近年来,在档案造假方面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是河北王亚丽造假骗官案。王亚丽篡改年龄达9岁的事实固然令人惊讶,通过这一案件所暴露的现有档案体系的脆弱性和可信度同样发人深省。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也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许多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人事档案容许肆意改动,那么一个人既可以抹煞自己的过去,也可以借此操纵自己的未来,这个社会将会充斥着相当一批带着假面具生活的人,他们的基本资料和人生履历都飘忽不定,甚至说不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决不是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所能够容忍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一系列档案造假的案例人们还发现,利益驱动下的造假行为不仅使造假者个人得利,而且经常伤及无辜,比如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档案造假已不仅是用人问题上的顽疾,而且成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恶劣行径。
通常情况下,要想修改档案伪造个人资料,从相关规章制度上来说都要经历多重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失守,造假者就无法得逞。但是,一些造假者往往能够一路畅通无阻,只是因为一些比较偶然的细节才被发现。因此,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档案造假属于跨系统腐败行为,有可能涉及多个违法主体,并且存在窝案、共谋现象。
实践中,档案造假行为在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更容易发生,充分表明类似的跨系统腐败与基层权力生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基层处于制度体系末梢,制度的刚性和约束有时会减弱,而人情网络的负面效力则不断增强。于是,在基层熟人社会中,一些权力拥有者夹带人情攻势对制度规章不断进行消解和侵入,甚至彼此之间大开方便之门,其后果就是造成档案造假行为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直至见怪不怪、法不责众。
当本质上属于以权谋私的档案造假与人情、潜规则混杂在一起之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打开了用人问题上的潘多拉盒子,一系列在基层造成极为恶劣影响的选人用人闹剧都在档案造假的基础之上逐一出笼,比如大面积吃空饷、火箭式提拔干部等。
中组部此次通报3起弄虚作假用人案件,其中涉及的档案造假现象击中了用人问题的一大要害。对于用人不正之风,不仅需要盯死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的突出行为,对于那些发生在基层,更具普遍性,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用人问题同样需要严惩不贷。通过通报典型案件,大刀阔斧地对档案造假进行整顿,进而彻底改造人情与制度混杂甚至人情主导制度的基层权力生态,无疑将收到十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