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乌镇峰会大家谈】重塑网络空间秩序的青年主张
叙岚
//www.workercn.cn2015-12-17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自9日的新闻发布会以来,有关自由与秩序的讨论,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笔者看来,只有秩序才能保护自由,只有法律才能实现自由与秩序的共赢,缺乏底线的自由,只能造成失序的混乱。16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扫清网络雾霾,营造健康网络生态,“阳光跟帖”行动可谓功劳甚大。倡导广大网民理性评论、文明跟帖、宽容交流,是其行动理念。自8月14日启动以来,“阳光跟帖”行动在全国相继开展“阳光跟帖”联合署名活动、阳光公开课、“阳光言论·理性声音”高校辩论赛、‘来自阳光的你’微视频大赛等主题活动,得到广大青年网友的热烈支持,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维护网络空间的共享共治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共享共治,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恒主题。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将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面对的历史命题。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互联网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促进,具有其他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势。自由、开放、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不仅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思想,而且是重塑网络空间秩序的必要之举。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公共领域”,互联网在沟通民意,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缺乏底线的自由,容易潜伏失序的危险。当前一些人将互联网视为“痰盂”“垃圾桶”,谩骂、吐槽等话语暴力横行网络;一些人一旦上网,就习惯于极端化、非理性的表达方式,动辄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人身攻击;一些人将网络视为社会运动的温床,将对社会不满的人群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志同道合的团体,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用下,负面情绪集中爆发;每逢重大事件发生,总有一些人借机炒作负面话题,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避免互联网成为潘多拉的魔盒,网民不能成为“以键盘为武器的暴民”,而要珍视手中的话语权,让互联网成为观点交锋、理性探讨问题的平台。

  秩序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一样,不断衍生的舆论暴力恰是网络社会失序最直接的体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已经无愧于互联网大国的称号。但是就如总书记所说,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尽管党中央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力度正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不少网民媒体素养低下、法治意识淡薄;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得一些用户能够“聪明”地躲避监管;受中外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年网民以“有罪推定”的心态看待社会问题,思想上较为激进;一些网络大V为了追求粉丝的“青睐”,故意制造民意啸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网络社会治理难度。互联网的自由化、匿名化、弱规范化,在提供公民参与平台的同时,让信息暴力有了可趁之机,带来了治理难题。

  网络暴力不仅仅是语言的暴力,更是一种社会暴力,容易激化社会冲突,加剧群体暴力行为,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依法治网成效显著,网络空间治理靠的是精确的制度管理。一方面通过全局性、根本性的立法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将《网络安全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统筹考虑并积极推进立法进程;另一方面,加快《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出台。

  信息技术真正开启了一个“话语平权”的时代,我们期待网络空间变得自由、安全、有序、理性。网络暴力造成的民意分化和对立,只能依靠重塑网络空间秩序来解决,秩序是对抗暴力的最佳途径。在依法治网的基础上,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净化网络空间,倡导社会文明,应从抵制低俗语言做起。只有当“共享”“共治”真正成为网民集体共识的时候,一到网上就变得放浪形骸的现象才会得到遏止。除此之外,网络正能量建设对于防范网络暴力,推进依法治网进程亦不可缺少。当一些媒体习惯于从负面角度解剖社会问题的时候,一些网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更倾向于只关注负面信息。压缩负能量的存在空间,要用正能量来填充。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最佳窗口。话语是文化的载体、表达的工具、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国声音走向世界,必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让互联网大会成为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契机。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网络是全球共享的,网络空间也是全球共治的,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践行“阳光跟帖”,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共享优势,让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理性发言。网络不仅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沃野,也在无形中塑造人们的文化认同。重塑网络空间秩序的青年主张,呼唤青年一代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治理及网络主权捍卫。互联网精神的内核在于自由开放,兼容并包,要用秩序培育理性,用理性孕育文明,从而让网络暴力无处可遁。呵护言论自由不能建立在摧毁网络空间秩序的基础之上,引导青年人分清自由和秩序的边界,公正、理性、文明地进行舆论表达,是重塑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职责,让网络真正成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公共空间,让互联网发展成果真正造福全人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