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确保良好开局
//www.workercn.cn2016-01-25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方式

  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和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都要依靠先进产能来实现,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

  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广东新发展。从广东各方面条件来看,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既有一定优势,也有某些不足。相对于内地一些省份来说,绿色、开放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过程中,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增创新优势,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方式,既是我省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全国多作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营造体制优势,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过去全省各区域按相同模式发展转向按主体功能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一个较小区域内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难免发生冲突,要求每个区域都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或者在不限制开发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不太现实,只有在全省范围内按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才可能从总体上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都已经制定并发布实施,我省不同区域分为国家和省级优化发展区、重点开发区、生态功能区等,分别具有不同的主体功能、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现在看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还有一些阻力,有的区域被定为生态功能区,当地一些干部群众不理解,担心开发受到限制,造成经济落后和收入减少。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强调如何保增长,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其他环保规划措施未能落实,甚至丢在一边。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工作中,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特别是有些配套制度建设要跟上,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在不同区域实行领导干部差异化绩效考核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才能营造出体制优势,这是实现绿色发展制度保障。

  增创技术优势,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一些市县提出了很好的绿色发展目标,当地生态条件也不错,但是苦于缺少清洁生产项目和技术,要么守着绿水青山换不来金山银山,要么为开发金山银山而破坏了绿色青山。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突破技术瓶颈。要组织省内外技术力量对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力争有所突破,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在城镇建设以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配套结合的生态工业园,在农村建设各种以沼气池为资源再生循环利用转化器的生态农业园。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继续开展与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合作,争取在能源转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减少碳排放。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从资源粗放型利用转向集约型利用,从一次性利用转向循环利用,从单一性利用转向综合利用,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路径。

  厚植经济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全省一盘棋观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转移政策,对落后产业就地淘汰,禁止异地转移。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列为重点发展区的地方应设置必要的环保门槛,把宝贵而有限的产能空间用来发展先进产能;列为生态功能区的地方更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禁引入有污染的新项目。我省不少前期引进的外资项目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淘汰下来的项目。首先在珠三角地区落户,经过数年发展,外商收回了投资,赚足了利润,然后折价转让给当地业主,又经过数年经营,再转移到东西北地区,这客观上对我省产业结构升级是一种阻碍和迟滞,还引起污染扩散。因此,对产业梯度转移要实行清洁化,去污染,否则不能转移。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多污染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和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都要依靠先进产能来实现,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

  发挥地理优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广东生态环境方面的地理优势主要是江河纵横,海岸线长,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植物生长茂盛,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潜力大等。当然,广东地理上也有不利因素,珠三角地形低洼,容易形成雾霾,珠江下游河段常常出现污染积淀。发挥优势,降低和减少不利因素作用,对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要继续养护东西北山区森林体系,建设沿海防风林带。要实行必要的退耕还林、退养还滩,退养还海。努力实现广东美丽与经济发展共赢,这是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郑志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