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与时俱进,应对美国“重返亚洲”
丁刚
//www.workercn.cn2016-03-08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正在见效。这个由希拉里在2009年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而开启的战略,现在看来并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而且变得更具进取性。不久前首次在美国举行的奥巴马与东盟领导人的会议表明,这一势头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

  几年前,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些中国评论员在对这一战略做出评价时,普遍存有低估倾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过于关注美国军力的投入是其中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军力的增加是重返的主要标志,但美国“回来了”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多地从这一地区的发展中获利,以确保其现有地位的根基不动摇。

  东南亚是中国近邻,有极大增长潜力。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之时,东盟2015年经济增长率约在4.4%以上,2016年预计将达4.9%.中国与东盟关系近年发展较快,尤其是贸易关系。美国努力保持平衡,投资迅速增加。2012年至2014年,美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是323亿美元,而中国是213亿美元。

  比数据对比更有意味的是,中国投资绝大多数都在基建和矿业等领域,而美国投资大多是在轻工、电子、化工、金融服务等方面,以制造业为重。

  美国投资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价格提升,美企开始重新布局。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调整鼓励了企业更多地向这一地区投入。

  私人资本的灵活性和技术含量高是美国的优势所在。这使得美国的投资更易于建造“造血”机能,亲和力更强,面临的非商业性风险也比中企更小。

  即使是在中国的强项——贸易方面,同样面临挑战。不久前那次奥巴马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与TPP相关。已有4个东盟成员国进了TPP的圈子,印尼、泰国和菲律宾三国也有意向加入。

  美国对这一地区投资的增加,给中国带来的当然不全是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美国“重返亚洲”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安全和军事的“综合战略”,而其主要目标又是针对中国崛起。我们需要针对这一战略的实施及其带来的变化采取必要的、与时俱进且更具进取性的应对之策,确保我们的投入会更适时、精准、有效。

  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既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实力抵御美国的军事介入,更取决于我们能否处理好与包括东盟十国在内的亚洲中小国家之间的关系,真正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环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