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倾听中国是当今世界应当认真做的一项功课。长期以来由于西方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对中国的讲述和解读,关于中国在做什么,我们的意图是什么,流行的相关信息经常是扭曲的、支离破碎的。让外界得到的中国信息完整起来,这并非只符合中国的利益,它还是外部世界准确认识中国并同北京开展合作的基础。
中国外长王毅8日举行记者会,创纪录地回答了19个问题,它们大多都很犀利、敏感,触及了当下中国的外交热点。王毅的很多回答也相当直率、坦诚,大大超越了通常会在这种场合端出来的外交辞令。外界如能认真研读王毅的谈话,对中国的了解就有了不走样的轮廓。
这次提出的有些问题一上来就把窗户纸撕了,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环球时报记者关于中朝关系的那个提问就让中国公众很解渴。女记者郭媛丹是这样问的:近来朝鲜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请问中国认为朝鲜是战略屏障还是战略包袱?是否还把朝鲜作为盟国?您刚才也提到中方不会无视半岛地区的稳定被破坏,是不是意味着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会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同样很尖锐的问题还针对了南海、中国是否要修改国际秩序、中国在吉布提建海军后勤保障设施等。中国公众的一个强烈感受是,外长说的话接地气,他们听得懂,而且更重要的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外交经常在中外舆论中“两头不讨好”,美国等西方舆论和中国周边与我们有摩擦国家的舆论嫌中国外交“硬”,而一些中国人则嫌自己国家的外交“软”。据说中国外交部不止一次收到过民众寄来的钙片。而这两种抱怨声除反映了两边社会的立场差异,恐怕还与很像是现代国际舆论某种规律的沟通困境有关。
但是这一次,至少中国人听懂王毅了。他表达的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坚决态度受到广泛点赞。他对合作共赢的重点强调以及对处理大国、邻国分歧所谈的理性主张也得到多数中国人的理解。应当说,从中国外交高层与本国民众沟通的角度看,这次记者会非常成功,王毅的话不仅展示了外交高层的态度,对中国社会的主流民意也有着很高的代表性。
现在就要看外界、尤其是美日等国外交当局和媒体如何解读、传播王毅的谈话了。我们强烈希望西方的那些机构先要做到认真倾听,保持一份力促彼此增进了解、消除误判,进而从根源上减少大国之间紧张的善意。如果带着成见对王毅的话进行剪裁,设计一个注定会曲解它的语境,那么传递出去的信息一定是偏颇、失真的。
按照中国的工作规程,外长在“两会”上的记者会应是中国外交政策最全面的年度宣示。中国外长一年不知要见多少次媒体记者,但“两会”的版本不可取代。
中国是大国,但又是“不一样的大国”。中国真心致力于和平发展,但又有自己的利益需要保护,同时处在一个由其他大国占支配优势的复杂国际体系中,要解决很多艰难的历史遗留问题。做这样的大国非常不易。外界给中国提要求很容易,骂中国更是只需动动嘴,但批评者们通过倾听中国就会搞明白,中国为照顾外界的感受极尽了努力,过于挑剔中国是对维护健康国际秩序的不负责任。
“中国绝不走传统大国的扩张老路,也不会搞任何强权政治。”“‘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请相信王毅的这些话。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