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要问今年什么跑得最快,一个是地价,一个是信贷资金,一个地王频出,一个频创纪录。前者将会改变地王历史,成为诞生地王最多的一年,后者则已改变信贷历史,1月份投放的信贷资金就高达2.51万亿元,比此前的纪录已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房企如此不惜一切代价地竞相拿地、争当地王呢?难道房价上涨预期已经到了可以不顾一切的时候吗?显然,这里有更多深层次原因。
如果说投放信贷资金,还可以从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稳居民收入增长等方面找到理由的话,那么争当地王可能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6月2日,包括北上广深以及南京、苏州、合肥等热点二线城市在内的22个重点城市,已经产生了总价、单价或溢价率“地王”数量高达113幅。其中,央企包办了近半。融创、保利和信达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额已分别达到了255亿元、234亿元及215亿元。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房企如此不惜一切代价地竞相拿地、争当地王呢?难道房价上涨预期已经到了可以不顾一切的时候吗?显然,这里有更多深层次原因。
经济走势或是驱使房企竞相拿地争当地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走势或是驱使房企竞相拿地、争当地王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权威人士的说法,中国经济呈现“L”形格局。也就是说,既不可能是“U”形,也不可能是“V”形。那么,探底和在底部盘整很有可能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经济继续下行还是呈现复苏态势,对房地产市场来说,都可能是一种利好。
如果经济继续下行,按照目前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重提房地产,将是大概率事件。当下的一些政策,实质已经开始依赖房地产了。多拿些地放在手上,还是有利的,是能够有增值空间的。相反,如果经济出现好转,市场开始复苏了,需求也旺盛了,包括商品房在内的商品价格,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上涨现象,同样对房企有利,对拿地有好处。即便现在拿地的价格高一点,也不影响将来赚钱。从总体上讲,收益还是要大于风险的。
通胀预期也是房企不惜一切代价拿地的原因之一
通胀预期也是房企不惜一切代价拿地的原因之一。从2008年到现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广义货币(M2)就增加了90多万亿,高达140万亿,平均每年新增M210多万亿。尤其是2015年,新增信贷资金高达11.3万亿。今年以来,投放的货币也是只多不少。如此规模的货币投放出去以后,经济却仍处于下行状态,实体经济则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那么,投放的货币都去了哪儿呢?一旦经济步入复苏通道,这些投放出去的货币,会不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强大推力,值得关注。
很显然,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存在的,释放出去的巨额货币,是会转化成通货膨胀因子的。因为,这些投放出去的货币,除非继续以实物状态存在,以不动产形式存在,以周转不灵的方式存在。否则,就必然会激活通货膨胀细胞。如果在未来若干年内不出现通货膨胀,那只能说明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相当低,货币的周转速度相当慢。货币周转慢、资源利用效率低,毫无疑问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企通过拿地来维持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货币贬值,就可以理解了。更何况,房企的拿地目标,大多都是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就更是地王诞生的“福地”。
融资成本低是房企敢于拿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融资成本低则是房企敢于拿地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别看实体企业每争取一分钱资金支持,都要看银行的脸色,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但是,房企不同,房企依靠土地抵押、相互担保等,却可以大把大把地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且成本极低。一些银行为了信贷投放需要,甚至可以用倒贴钱的方式把贷款投放给房企。这也无形中增强了房企竞相拿地、争当地王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就算将来房价不涨,也亏不到哪里去。经历了前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多数开发商储备的土地已经基本消化完毕,或者说在某个城市设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关门的情况下,拿下一些土地,让设立的分公司继续有事做,以维持市场的份额也是需要的。
政府对风险大包大揽是开发商拿地的另一个原因而驱使开发商竞相拿地、争当地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对风险的大包大揽。这些年来,因为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等不规范行为积累起来的风险并不少。但是,风险的积累者,包括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似乎并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需要承担风险,而是由政府大包大揽了。地方债务面临风险了,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化解,银行面临风险了,则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企业面临风险了,就以债转股的方式解决。就连银行滥发信用卡产生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也就是说,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银行、抑或企业,闯再大的祸,积累再大的风险,都不用担心,都有政府这棵大树做依靠。
眼下,正在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可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操作上,却又要扮演无限责任政府的角色,体现政府的万能,从而给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等产生不怕闯祸的心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积累风险就怎么积累风险。具体到房企,虽然争当地王、高价拿地风险很大,但是,有政府大包大揽,根本不需要考虑风险。更何况,拿地的资金大多是银行的,至多把地给银行罢了。自然,也就不会把地价当回事。尤其是央企、国企,就更不需要考虑成本、代价的问题了。
从总体上讲,房企,特别是央企争当地王的行为是不太合适的。至少,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不太合适,必须加强监管,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查处力度。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再发出错误信号,不能为了一时之需,把风险大包大揽,从而让包括房企在内的市场主体,产生政府会解决、政府会想办法的心理。如此,危害极大。
李冰洁:“最萌公交”贵在那份可复制的爱 2014-04-28 |
房企另觅出路传递出的积极信号 2014-11-06 |
房企另觅出路传递出的积极信号 2014-11-06 |
郭元鹏:让传统节日“嗨起来” 2014-12-26 |
赵永新:第二个“屠呦呦”何时到来? 2015-10-19 |
莫让一时怒气伤了社会公德 2015-11-11 |
吴学安:“去存量化”是救房市当务之急 2015-11-20 |
赵 畅:“从我做起,把人心扶起来” 2015-11-26 |
当我们谈论江豚时我们在关注什么 2016-03-30 |
心灵的拥抱 2016-04-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