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走中国特色道路坚持理论创新
戴庆锋
//www.workercn.cn2016-07-06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被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称为“一堂十分生动的党课”。大家纷纷表示,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实践,也是中国人民历经万难、坚持不懈地将理论创新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启航,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并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创新和实践出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为我们建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历史实践的必然。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运用理论武器来武装自己:果断割裂和摒弃维新思想惯性,选择和坚持已经在苏联革命取得胜利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让当时深处困苦无望的中国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发展重新燃起了希望。

  然而,理论并非拿来就可适用。起初,中国共产党人也坚定地认为,从西方“拿来了”马克思主义,就可以照本宣科地按照苏俄革命道路畅通无阻。因此,在1923年到1927年的短短五年间,中国革命就接受苏共国际的122次会议和738个决定,但最终大革命的失败还是让照搬苏联模式的中国革命付诸东流。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重新反思:为什么一套成熟、成功的理论体系却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显然,答案就在于这套体系缺乏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理论创新。于是,中国共产党人果断抛弃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等理论创新,并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最终指引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同样,在中国建设的历史实践上,中国共产党人又遇到了类似的发展难题,而就在此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突破苏联发展模式和理论僵化的苑囿,采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思路,在中国果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最终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让中国向着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阔步迈进。历史实践再一次证明,是理论创新奠定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实践基础,走中国特色道路就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坚持理论创新依然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中国全面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之中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思想体系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基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创新基础和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又将三个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已经延伸和发展出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体的中国建设实践,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已经开始成为国人不断追寻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继续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显然,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发展的战略层面,把理论创新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资源禀赋,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必不可缺的精神内核,由此也足见坚持理论创新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

  95年的光辉历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伟大胜利。丰功伟绩的背后,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念与担当,是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必然和历史选择。新时期新形势下,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就能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未来网评论员 戴庆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