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多国学者为南海发声:
南海仲裁案无助于改变南海争端现状
王宗英
//www.workercn.cn2016-07-19来源: 央广网
分享到:更多

  央广网新加坡7月19日消息(记者王宗英)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月12号,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非法的南海仲裁案“闹剧”宣告落幕。近日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已经表示将派特使访华,与中国就南海争端开展谈判。南海局势将往何处去,一时间成为国际舆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国际研讨会18号在新加坡举行。来自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学者齐聚一堂为南海发声。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无助于改变南海争端现状,也无法动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大局。

  围绕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与会代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胡逸山对媒体表示,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应当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尽快与中国回到谈判桌前。

  胡逸山称:“菲律宾新总统图特尔特的老家距离我的家乡马来西亚沙巴州很近。据称他是一个行动派,而不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在菲律宾有关南海问题的外交政策上,我也希望他的想法能更加‘实际’一些,能够重新和中国展开磋商,从而也为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开一个好头。我说的‘实际’的意思就是说用更加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双边关系或者多边关系,而不应该让原本可以硕果累累的两国关系笼罩在乌云之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也表示,在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菲律宾,包括其他东盟国家都应当足够自信,独立地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而不是依赖于美国来解决南海问题,因为美国并非域内国家,日本也不是,他们并不会就南海局势负责,相反,他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南海搅局,然后离开。东盟国家应该更加自信,而不是想着要依赖某个大国。

  相比近年来深入发展经贸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并不足够。郑永年认为,以所谓的仲裁案为契机,东盟与中国应当进一步深化互信与合作。

  郑永年表示,在仲裁案之前,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流是经贸和商业,很多的对话、很多的研讨,都是关于商业的。但是现在这里的人们开始变得更加关注安全问题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人们越谈论安全,安全感就越小。现在有很多关于安全的讨论,但是安全只是一种感觉,而经贸往来却是实实在在的,应该在这二者之间保持平衡。

  尽管南海地区存在领土争议、域外国家的干预、合作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制约因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动交流和务实合作还一直在持续,各国都从中受益匪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发言中表示,南海区域的和平稳定合作发展才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赵启正称:“面对当前的南海局势,中国与东盟必须加强对话,排除干扰,聚焦合作,这是最为现实的战略选择。南海争议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的问题,不是中国与整个东盟之间的问题。这次由菲律宾阿基诺政府策划的仲裁案不能动摇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阻碍不了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健康发展。”

  具体在海上合作领域,与会代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表示,中方愿意把东盟作为海上合作的优先伙伴。中国愿与东盟国家用好中国于2011年设立的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继续推动并加强在南海地区进行海洋科研、海洋环保、海洋航行安全、海洋搜救、打击海上跨国犯罪等方面的合作。未来,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注入新的推动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最先向东南亚国家提出的海洋合作倡议,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应成为推动双方海洋合作新的动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