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0年前的胜利为起点,古老的国度凝聚起红色狂飙,荡涤百年屈辱、千年沉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曙光初现。这次远征,完成了现代中国一次关键的历史书写。
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日本加快侵华的步伐,国民党以“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抵抗,中国社会危机四伏,中国人民饱受煎熬,在此大厦将倾、狂澜既倒的历史关头,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鼓与呼,提出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主张。长征的胜利,不仅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中国革命大本营形成于西北,此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红军继承者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奔赴抗日前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可以说,长征的胜利,为抗战的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中国革命的奠基礼。
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指出,“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长征路上的红军将士,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地下斗争的党组织,共同用火一样的热情、铁一般的意志,标定历史的界碑,铸起精神的丰碑。
(四)青山依旧,斜阳几度。80年前的烽烟已经散尽,最坚固的石头上留下的弹痕也渐渐抹平。然而,沿着长征途中的雄关漫道,迎着如海苍山和如血残阳,不断有人回到长征路上,接续这一传奇般的史诗。
开满芭茅花的湘江畔,一群重走长征路的大学生以酒酹江,祭奠80多年前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很多人泪流满面。深圳一位白领独自重走长征路,在四川抚边乡,借宿的房主大妈把干粮硬塞进他的背包,大声说:“饱饱地找红军呐!”如果说长征是一段追寻,那么,从1934年到1936年仅仅是追寻的第一个起点。为什么这一远征能穿越时间,成为联通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航道?
“醒事宣言为长征,神来战史数四渡”,在四川古蔺县太平镇的长征街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从繁华的上海,到贵州习水土城镇、赤水复兴镇、仁怀茅台镇,都有“长征路”“长征街”;中国的运载火箭、核潜艇,也以“长征”命名;而治国理政、改革发展,更是被视为新的长征……如果说长征是一段征程,那么,从江西到陕西仅仅是征程的第一个脚印。为什么这一远征能跨越空间,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白求恩在给友人信中这样告白:“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英国历史学博士李爱德和朋友马普安重走长征路,合著《两个人的长征》,一经出版即受到读者热捧。如果说长征是一个奇迹,那么,两万五千里仅仅是奇迹的第一次展现。为什么这一远征能超越人心,让不同国度的人听到精神的召唤?
那些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就像整个天空的电聚集于避雷针的尖端。闪电划过,惊雷炸响;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长征是一个人类精神的高光时刻,人们从这里聆听来自高处的召唤,寻找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理想、人的精神所蕴藏的磅礴伟力与无限可能。
(五)这些名字,我们或许不太熟悉,但重温他们的故事,却每每让人震撼:
郑金煜,17岁,红四团通讯员,过草地时饿得走不动路,被战友们绑在马背上前进。“在政治上我是块钢铁,但是我实在是不行了,我坚持不住了,我要死了,我看不到革命的胜利了。”说完临终遗言,他牺牲在了走出草地的前一天。
姜秀英,24岁,红四方面军藏族女战士。翻越雪山时,她的脚趾被冻坏了,为了跟上行军队伍,她从老乡家里借来斧头,砍掉溃烂的脚趾,简单处理后继续前进。
陈树湘,29岁,红34师师长,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湘江边激战四天五夜,最后因弹尽粮绝、腹部受伤而被俘。在押解途中,躺在担架上的他撕开伤口,把肠子掏出来拧断,慷慨就义。“断肠英雄”的事迹,至今流传。
更多的红军战士,他们的名字已经难以寻找,他们的事迹也难以还原,唯山河记取,唯天地见证。他们的精神,早已汇入了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民族的脉搏一起,永恒跳动。
“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长征锻造了一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因为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如磐石,红军战胜了常人看来不可战胜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人间奇迹。多次与共产党“交手”的张学良感慨,共产党、红军信仰他们的主义,即便是普通士兵也是如此。曾跟随红军长征的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在《神灵之手》中这样描述,“这些被国民党称作土匪的人,实际上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并实践着其原理的人”。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为掩护中央红军,红34师死守湘江阵地的壮烈与卓绝;是宿营地的篝火旁,用法语唱起《马赛曲》、用德语背诵《共产党宣言》的乐观与豪迈;是瞿秋白神态自若走向刑场,对着枪口坦然说“此地甚好”的从容与坚定;是陈毅转战粤赣边在大山中坚持游击战,笑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信仰与信念。长征精神,在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保障后勤的“金色鱼钩”上闪耀,在怀着对胜利的无限渴望留下来的“半截皮带”上刻印,在临死前托付给战友的“七根火柴”上熊熊燃烧……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是中国革命史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信仰的锤炼,意志的锻造,激荡着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出发,出发!向着理想豪迈进军。前进,前进!信仰支撑我们前行。胜利,胜利!未来终将属于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长征展现出信念的力量、意志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路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在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的红云岩上,有一幅巨大的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字高5.5米,远远之外也清晰可见。
沿着漫漫征途,红军将士留下了很多这样的石刻标语。仅川陕根据地,就保留下4000多条。在群山怀抱、万谷之巅,一个个壮怀激烈的口号,如同深藏在岩石之中的呐喊;而长征携带的精神基因,也如石刻一般,镌刻在一个民族的心灵。
长征尚未结束,鲁迅就向陕北发去贺电,“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也感慨,那些被国民党污为“土匪”者,“应当是中国的光荣”。将这支队伍的跋涉放到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中,才更能理解长征之“光荣”。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百年陆沉、神州凌夷,中国人精神之苦闷,与国运同调。“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长征精神,回应了太平天国的抗争、维新志士的喋血、辛亥革命的壮歌、五四青年的呼喊,回应了一代代仁人志士面对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两大历史任务的不懈奋斗。长征路上的红军将士,让人看到中国人有如此豪迈的气概、如此坚强的信念、如此壮烈的牺牲,让人看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赞叹,“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
“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次远征,能像长征这样,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一个5000年历史的民族向着复兴不断前行。
曹鹏程:珍视抗战胜利的精神遗产 2014-09-04 |
雷锋精神与劳模精神 2015-03-27 |
王福州:非遗保护当随时代而动 2015-03-27 |
让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壮美乐章 2015-05-15 |
“愿拼热血卫中华” 2015-07-08 |
赵 蔚:纪念抗战,历史不容忘却 2015-08-06 |
张海婕:寻访遗址忆峥嵘岁月,铭记历史与英雄 2015-08-11 |
弘扬抗战精神 开创美好未来 2015-09-03 |
纪念“九一八”,莫忘国耻强我中华 2016-09-19 |
英雄荣光不容玷污 2016-09-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