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健康是发展的基础,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健康的程度
几年前出了个绿豆大师,今年又来了一个“神医”刘洪斌,他们都没有中医医师资格,却敢于宣扬“神奇疗效”。奇怪的是,迷信他们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提到要在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解决好这一问题。
“我妈让我给她4000元,要买小区门口一位姑娘给她介绍的膏药,说能治好她的腰痛”“我爸让我买那种床,说很多人用了高血压都不犯了”……花钱买所谓的养生“保健品”,这事估计许多老人都做过,子女们也都无奈过,更不要说手机里天天收到老爸老妈发来的各种养生信息。公园里养生保健的人群,电视里夸张的养生广告,时不时还涌现一些“神医”,倒了一个张悟本,还有李悟本、刘悟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不时有人会坠入养生忽悠的陷阱。
人们为何如此迷信那些宣扬“神奇疗效”的养生食品、保健品、疗法?这可能与我国源远流长的食疗养生文化有关。几千年来,人们已经习惯吃中药,平时也注重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状态。千年的文化习惯深入骨髓,再加上如今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对生活的需求不再止步于温饱,而是追求健康、有质量的生命。而且,当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相关。这让人们更加注重吃得健康、防得住病。
人们渴求健康,但健康素养又不高,不少人还缺乏常识;养生信息泛滥,良莠不齐,而有关部门对信息发布尚缺乏监管路径,没有可行的把关、引导办法。这种局面,对于保健品领域的商家来说,无疑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在利益驱动下,保健品的生产、销售、广告等很容易形成利益链,刻意包装出人们喜欢的具有“神奇疗效”的养生“网红”款、爆款。
国民营养计划的出台,有望终结这类养生迷信现象。比如针对六大人群各自突出的营养问题,实施六大行动;依托组织和机构来开展活动,培养专业执业的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经过短期培训、交一点钱就能拿一个证;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法规标准,面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能力;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服务,对公民进行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指导。这些计划如果都能落实,我们的老爸老妈就会少受一些不良养生信息与方法的影响。
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中,对重点人群、签约居民的养生保健情况给予了引导和健康管理。比如厦门健康管理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签约居民的饮食、保健等进行专业指导;有些城市家庭医生团队中,有临床营养师加入;还有些地方给慢病重点人群开两种处方,除了正常的诊疗方子,还有专门的保健、健康教育处方。家庭医生是正规的执业全科医生、护士,以及执业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他们是最值得居民信任的“健康守门人”,有他们的“防守”,自然能让奇葩养生法无处存身。
健康是发展的基础,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健康的程度。人人都学会科学养生,才能撑起一个健康中国。
吴云青:读懂“颠覆性意见”背后的真味 2014-05-26 |
邓海建:别让蒙人的养生帖瞎折腾 2014-06-25 |
邓海建:养生常识可否纳入国民健康教育? 2014-06-25 |
邓海建:别让蒙人的养生帖瞎折腾 2014-06-26 |
养生不是“养生意” 2014-10-15 |
邓海建:养生节目不能成为伪大师们的“道场” 2014-10-15 |
关东客:点赞禁令,养生不是“养生意”和“... 2014-10-15 |
刘剑飞:生活谣言为何满天飞 2015-01-15 |
挨揍竟能保健?养生乱象还要乱多久 2016-07-08 |
学术评价不应沦为数字游戏 2017-01-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