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教育学会此前发布调查报告披露,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但是,教育培训市场也存在不少由来已久的问题。特别是,办学的利益至上、招生的虚假广告、内容的超前教学、流程的名不符实、形式的即时快乐、机构的鱼龙混杂等乱象,严重干扰了教育培训市场的正常运行,玷污了教育培训机构的良好形象,背离了教育培训的初衷。这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的。
具体来看,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做到支持与规范并举、鼓励与约束并行、发展与治理并重,要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思维去构建教育培训市场的综合治理框架体系,最终形成教育培训市场的良性治理格局。为此,应当做到三个结合:
首先,制度设计和行业规范相结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培训机构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缺乏相关制度和行业规范。这直接导致社会培训机构的参差不齐和培训市场的鱼龙混杂,为此亟需完善制度建设。在制度设计上,应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完善教育培训市场综合治理的制度规范,包括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例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1月正式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并颁布实施《上海市教育培训机构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管理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和《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但即便如此,仍不能满足培训市场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应鼓励那些优质、高效且富有创新活力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教育培训机构组建行业联盟,积极把握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特点和趋势,研究教育培训行业的标准、制度和规范,明确培训流程,建立行业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完善教育培训行业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开展教育培训行业的年度自评。
其次,理性引导和有效监管相结合。以往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多是重“管”轻“理”,以至于无法形成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互动。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满足了广大人民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为个性化教育创造了空间和可能。就此而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鼓励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而不能一味否定和拒绝。但是,积极鼓励并不是放任自流,需要理性引导与有效监管相结合。
理性引导是使教育培训机构在守法规范经营基础上加强自律,努力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建立多元监管体系,如完善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经费、经营、质量等审查,发布教育培训行业质量年报,建立信用公开和信用等级档案制度等。对社会而言,可建立教育培训行业社会监督管理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络跟踪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最后,文化建设和生态培育相结合。教育培训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向上的培训文化。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增进文化认同。教育培训市场由于对象多元、类型多样、性质迥异,因而形成了多样的培训文化。这就需要增进文化理解,形成培训行业的文化共识和文化认同。二是推进文化交融。要形成一种具包容性和统摄性、富渗透力和穿越力的培训文化,激活教育培训行业的文化基因,构筑一种多元开放、和谐共生的文化样态。三是培育文化自觉。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主体性,彰显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
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积极培育教育培训市场的良好生态。一方面,对于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应通过品牌战略、市场管理以及与体制内教育机构的联姻,实现孵化拓展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优惠条件,鼓励扶持新生创新型培训机构的发展。此外,应积极鼓励教育培训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努力形成一种积极、规范、有序的竞争格局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应该指出,规范教育培训行业本身不是目的。唯有以治理统领规范,以规范促进发展,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市场的综合治理体系,才能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绿色、生态和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光明日报:因势利导用好互联网金融 2014-07-16 |
国 平:刚性法纪给“四风”带上紧箍咒 2014-10-2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新突破 2016-01-28 |
【新闻观察】当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之后…… 2016-09-27 |
当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之后…… 2016-09-27 |
南方周末刊发年终长篇特稿:十八大以来这四年 2016-12-26 |
着力提高督促检查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7-06-07 |
全面从严治党是对治国理政能力的考验 2017-09-08 |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10-08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 2017-10-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