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继经常被人乱停乱放之后,待报废处理的共享单车制造的“垃圾山”,成了时下困扰很多城市市容环境的新问题。近来,各地媒体陆陆续续报道了这样的情况。例如,在天津,“这些‘城市垃圾’,在津滨大道附近、水游城周边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在南京,“江宁区淳化街道一废弃厂区内,堆放上万辆共享单车,场面十分‘壮观’”;在厦门,同安区一处空地上10万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不仅成为城市一景,还一度在网上广受关注;连笔者所居住的小区门口,也经常一夜间“降临”数百辆脏兮兮的共享单车,非但不能直接骑行,而且还影响出行。
诞生之初,共享单车提出的理念是方便城市人的“最后一公里”出行,被追捧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创新模式。经过一两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这种新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也的确成了很多城市交通生态的重要一环,不能否认其带来的积极意义。问题是,一旦无法有效解决其乱停乱放和报废等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因其加重了城市管理的负担,使其“绿色”构想在现实中大打折扣。去年,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制定了共享单车服务规范,不约而同地明确其报废时限为3年。后来有媒体以此推算,假设当年全国累计投放的近2000万辆共享单车3年后集中报废的话,其产生的废旧金属将达30万吨,据说“相当于5艘航母的结构钢重量”。考虑到报废处理这些单车将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如果企业只顾埋头于“投放大战”,不仅会恶化这一问题带给城市的困扰,甚至将有悖“绿色”之名。
导致共享单车变成“城市垃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部分是由于车辆出现污损,却缺乏及时的维修处理,结果被人堆放废弃;还有一部分是车辆所属企业倒闭,有时候连用户的押金退回都难,更别提回收处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各方在管理上还欠缺精细化意识。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一些车辆出现了污损或小故障之后如果能及时清除,就可以继续投入使用,然而很多时候他们却不愿意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间接加剧了车辆报废。对监管部门来说,倘若对倒闭企业车辆缺乏及时的跟进处理措施,或是对不同企业间展开的“投放大战”不能有效遏制,就等同于放任其害。实际上,无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不该总是显得如此无力。正如有报道提到,借助大数据技术,原本是可以估算一个城市的单车需求量的,关键是各方要把责任落到实处。
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日益受到关注的绿色发展话题。绿色经济是一种低碳经济。以此前发布的《2017年长沙市共享单车出行报告》为例,其提到,综合共享单车、公交、地铁等多种方式出行状况的系统分析比较,当年超过400万市民骑车出行,给城市减少碳排放5021吨,佐证了共享单车的“绿色”一面。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绿色经济还应该是一种循环经济,既包括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也包括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组合共生,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核心原则”。这种着眼于生态系统和产业体系的再循环,对共享单车而言就是要形成管理上的闭环,即打通从车辆生产,到管理维修,再到报废回收的整个链条,从而使得这一新的“互联网+”模式真正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毋庸置疑,整个社会需要对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新业态、新模式持包容的态度,但面对更多因资本角力放大的负面问题,同样不能忘记审慎原则。只有让共享单车的“投放大战”降下来,后续的管理提上去,搭建起循环发展体系,才能让其更加“绿色”,行得更远。
摆脱“一招鲜”融入全域旅游圈 2016-04-05 |
别让乱停乱放毁了共享单车 2017-01-19 |
共享单车,要共享更要管理 2017-03-01 |
共享单车是神器还是妖怪 2017-03-30 |
管理共享单车要“参与不干预” 2017-04-28 |
有共享思维,更要有共治机制 2017-05-10 |
共享单车新规是政府创新管理的范本 2017-08-04 |
共享单车,别当市场的“坏孩子” 2017-08-3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10-15 |
规范共享单车须共享信息 2018-01-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