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文化点评
朝阳
//www.workercn.cn2016-01-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电影市场启动专项治理 新旧乱象需要标本兼治

  据新华社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一领导的“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于1月20日正式启动。据悉,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是集中解决票房不如实统计、影片盗录盗播侵害电影版权和一些地方电影放映质量不高等问题。

  背景

  在过去两年,有多部电影的制作方因“偷票房”一事互相“打嘴仗”。偷票房的目的有二,其一是票房增加提升电影口碑效应,其二影院赚取灰色收入。

  偷票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观众在观看A电影时,电影院给的却是B电影的电影票,票房计入B电影,第二种则是直接给观众空白票,其他内容为手写,空白票的票房变成影院灰色收入,第三种是对团体包场不出票,票房收入和计算也灰色化处理。

  声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中国电影制片方的收入主要依赖影院票房。偷漏瞒报导致票房受损,制片方就无力投入新影片制作;没有新电影内容,影院也将面临无米之炊。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专项治理中,将开通“电影票房监督”微信公众号,开发“电影验票APP”识别影票真伪,并可通过上传假票信息至举报中心获得“晒票奖励”,以此加强社会监督、鼓励观众举报。

  点评

  除票房偷漏瞒报之外,虚假排场、盗播盗录致使新片知识产权难以有效保护、放映质量良莠不齐等,都是当下电影市场的乱象。这些乱象有的在多年以前就存在,已属久治难愈的顽疾,有的则是伴随近些年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

  一部影片,从投资策划、拍摄制作到推广营销、院线上映、网络播放,形成了一道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任何一环出现市场漏洞,都可能对整个产业链产生难以预估的不利影响。不管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整改都不能只是“一阵风”,需要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历史正剧走向海外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据新华社 虽架空历史却“正剧范儿”十足的《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播出,还登陆了非洲电视节,成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重点推介剧目。正在央视热播的历史正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版权也已销往韩国、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正在接洽中。

  海外市场对国产电视剧的刚性需求已呈连续高涨新态势,而历史剧作为优势明显的产品类型,未来如何寻求更国际化的表达成为新课题。

  背景

  《抗倭英雄戚继光》讲述了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面对军制腐败、海防孱弱等困难,力求革新、奋勇反击,最终剿灭倭寇的故事。该剧用了大篇幅呈现主人公最初任性冲动的一面,紧凑有序地为其后来成长为民族英雄的另一面作了长铺垫,使其英雄故事,更为完整,英雄情怀,更为立体。

  声音

  唐人影视总裁蔡艺侬:以往由于历史正剧在故事的生动性上不敌青春偶像等商业片,更因文化与地域差异,一度难以远销海外。大家对中国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我们一直也在思考怎么去严肃而有趣的表现古装题材。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目前海外很多观众对中国以及中国历史的了解都来自电视剧。如果作品不过硬不把关,走出去的越多,软实力越软。

  点评

  国内电视剧的制作与播出模式与海外市场不同,例如欧美市场的电视剧通常以“季”作为播出单位,而这样的播出模式在国内非常罕见。因此,并非每一部电视剧在走出去后都能获得与国内相同的市场反应。以《甄嬛传》为例,在日本市场,习惯了10集左右篇幅日剧的日本观众难以接受,到了美国市场,严重压缩的版本又导致故事完整性受损。

  走出国门的电视剧,是海外观众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讲好中国故事,体现的是国家的软实力。当然,讲什么样的故事,到底该怎么讲,如何讲才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是一个需要深思的事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