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两会瞭望】开启“十三五”宏伟航程,释放强大“中国能量”
方大丰
//www.workercn.cn2016-03-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绿杨青烟晓寒轻,日历又翻到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时间”。

  枝头出现的萌动是春天真切的信息,全国两会则是捕捉中国政治经济新走向的风向标——2016年的中国又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主流媒体使用“承前启后”“关键之年”“攻坚之年”等词汇界定其“节点效应”,这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和深化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之前的地方两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成为各地各界普遍关注热点。它向公众传递的声音是:布局“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机遇与挑战共存,生机与风险互现。

  中国的主流舆论认为,新理念、新思路体现了执政党的政治智慧,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指挥棒。而“中国好,世界就好”渐成“全球共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全球市场动荡的背景下,坚定“中国信心”显得意义尤为重大。

  经济学家李稻葵日前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运行态势,第一是有底气,第二是有办法,第三是有亮点。”这“三有”也是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金融协会G20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所描述的——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令人印象深刻且积极向上;中国经济结构和质量正在改善。已经公布的2015年各项数据指标,印证了上述学者和官员的基本判断。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增长首次“破七”,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了——201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3,单位GDP能耗下降5.6%,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10.2%,全国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各类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以20%的年增速度在增长……

  中国已然在变革和发生显著变化,这使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评论断言:“中国经济放缓成为头条,但改革才是大新闻。”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包涵新逻辑。调低增速、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和加强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显示出制度设计者对中国经济航船未来航向的精准把控,也得到了全球舆论的普遍肯定。

  中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如此规模巨大的经济体进行结构性改革和转型调整,难免遭遇阵痛和种种不确定因素。但主流舆论相信,“经过风雨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将更加坚韧有力”。2016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进入攻坚阶段,正如财经界人士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天我们整个经济界乃至全社会都要仔细体会、凝聚共识的“制度与意识的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改革驱动、创新驱动和转型驱动,必将进一步孕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内生力量。

  在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改革成效的新标准,使得我们回想起3年多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就职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

  好风凭借力。符合人民利益、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深刻变革,必然会释放出强大能量。

  开启“十三五”宏伟航程,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凝心聚力,铿锵起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