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川省成都市新近印发的《关于严格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管理的通知》称,今后,成都市党政群机关、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政类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使用编外人员。(见5月4日《四川日报》)
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通常被称为“临时工”。某些部门的“杂事”多让编外人员去干,甚至出了问题还让编外人员当“替罪羊”。
此次通知是一种进步。首先有利于消除一个单位两种用工现象,一个单位编内编外人员并存,难免会有身份差异、待遇差异。
其次,有利于强化责任意识,减少推责行为。很多部门出现的问题究竟是不是临时工的责任,外界不得而知,但出事后把责任推到“临时工”身上却是一种常见现象。“不得使用编外人员”意味着,今后再想推卸责任就很难了,因为没有“替罪羊”。尤其是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虽然表面上看,城管、公安等执法部门的编外人员没有执法权,但在现实中,素质参差不齐的编外人员往往“冲锋在前”扮演着执法者的角色,公众也难辨真假。今后执法部门不使用编外人员,执法队伍就都是“正规军”了。
另外,有利于落实“三定方案”。很多部门之所以使用编外人员,主要原因之一是“定职能、定岗位、定人员”没有真正落实,导致经费安排、人员配置不到位,不得不使用低成本的编外人员来分担工作。如今规定“不得使用编外人员”,兴许会倒逼“三定方案”的落实。
当然,人手不足的问题并非无解,通知还规定:凡是能通过购买服务的阶段性、辅助性、后勤服务性等工作,一律采取项目购买或服务外包方式解决,变“养人办事”为“购买服务”。这样一来,既不使用编外人员了,也不用担心某些工作无人来干,或许还能一定程度降低行政成本。
不过,“不得使用编外人员”后,某些部门的编内人员人数是否与其工作量相匹配,会不会出现事多人少、工作干不好的情况?某些部门会不会把本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甩给社会机构,然后自己轻松自在?某些编外人员会不会换个“马甲”变成购买的“服务”?这些问题都需要观察。
人民日报:协管员不是替罪羊 2009-10-29 |
人民日报:协管员不是替罪羊 2009-10-29 |
洪巧俊:电表“情绪不稳定”,百姓生活如何... 2010-09-20 |
“临时工” 2012-08-16 |
颜新武:临时工怎样从“羊”变成人 2013-06-06 |
“临时工” 2013-06-06 |
李亚楠:“编外人员”为何屡成免责托词 2013-08-02 |
燕山快笔 2013-08-08 |
将机关“临时工” 变成社会“正式工” 2016-05-05 |
将机关“临时工” 变成社会“正式工” 2016-05-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