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陋室观复】礼,不下庶人
欧阳
//www.workercn.cn2016-05-3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近看到朋友圈多人转一文,该文从小故事展开,由小及大,感悟出了异国强大的缘由。

  窥一斑见全豹是国学逻辑的精髓,如惯常见到的推理:某一项措施,比如群众体育活动(或者还有计划生育之类)的落实到位,直接导致了企业效益、农田产量的提高,早些时候还有一部传经送宝的电影,很有趣味。

  逻辑的对错,困居胡同、散落乡野之人当然不能有权威判断,不过文中的小故事却导引思绪走神,产生了另类的遐想。

  故事说,作者在德国与友人郊区行走,见一垂钓小孩守两钓竿。

  怎有两竿(依规一人只能一竿)? 德国人不高兴。

  同学的,上洗手间了。小孩答。

  执照、尺子的有(钓鱼得办照,尺寸不足须放生)?有。

  作者奇怪非亲非故也不认识,洋人为什么要管教。“教育是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履行责任。”德国朋友解释。

  说实话(原谅俺作为国人或有不说实话的时候),我不知道秩序规范和发达文明是不是真的有直接关联,列维·施特劳斯书中那些绝不越雷池一步的原始部落一点也没有发达的样子。至于说到教育,行为规范从小抓起祖国从未落后,何以异国使人感触,故土让人叹息呢?

  道德、修为等内在的自觉经年以来效用甚微,道统先生的人心不古也沦为陈词滥调,那么应该归功于理性思维看重的外在约束了?显然,被符号化的文明背后不是教育那么简单,语义的规范要现实化还需要额外的助力。

  就说洋人吧。早年俺一兄弟与某德国籍数学博士折腾语言学问,因要处理数据,德国佬在中关村购回一套正版Windows系统,我寻思着升级一下电脑,可做了半天工作,老外就是不同意。那时候网络还很不发达,“根本不会招致版权问题。”他同意,但“我不能那样做。”他说。守法人士,是吧?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后来他自己在欧洲出版了相关的著作,兄弟知悉后反复与之交涉,其人皆不予理睬,不得已,只好着手诉诸法律。一涉及条文规范,该家伙立马变成了文明人,承诺补偿,并在后续权益上做出了让步。

  显然,日耳曼人的素养积淀得益于成文规范的“蛮力”,无论是小孩子的教育,还是狡猾博士的收敛,都是综合环境集成的硕果。这不奇怪,以西方犯罪学心理所宣称,每个人都是“罪犯”,官吏非天使、总统不可靠云云,高昂的违约成本是针对每一个人的。所以呢,时常吆喝自由的碉堡里到处都贴着不自由的文字。

  反过来看,人之初性本善的东方更偏爱自由,现实中的鲜活事例随手可得。不说咱没有规定钓竿的数量,即便有条款,也难阻自由。在我经常疾走的大学操场,明文自行车不得入内,结果是大人带着骑车的小孩从不缺席。偶或想到马云和井盖的故事,奋勇拦住车主复述告示,大人振振曰:识字的人多了,就你不近情理。然后继续自由之旅。

  不甘心的俺一次忍不住去问责学校的保安。权力人士微笑着说:又是女人又是小孩,怎么管啊?您看那些大街上拉屎撒尿的小家伙,警察都不会管,您能管?再说人家骑车也没影响您走路……

  好正确!那么多日子叼着烟的俺就从来没考虑过不吸烟人民的感受,怎么就想到去干涉别人的自由呢?再说特权是有谱、有面儿的象征,尊者的不受限制令人神往,面对无处不在的等级差异,谁会认真对待文字规范呢?反倒是老外所为让人费解:国人在纽约中央公园放歌您警察瞎干涉什么嘛,太没有情商了,人家也许是在颂赞美利坚的自由呢。

  明理则通达,本本主义缺点也改了,虽然知道交通法规有车让行人一说,但不会当真了,别说特权脑袋,就是需用重典的“刁民”,大约都不会让您,小胳臂小腿敌不过金属巨兽,还是主动让车好,这样想才更自由。

  不足是还有一个很小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如果自由的人或是群体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双方是靠拳头还是靠权力来达成自由呢?当然,协商妥协出条款也不是不可以,嗯?怎么又掉进沟里了……

  权力或者是权利的等级化,东方实践了几千年,指望没有尊严的草民循规蹈矩不太容易,思想家殚精竭虑之下早有真知灼见:礼,不下庶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