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团圆”上线:打通宝贝回家的快速通道
林琳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团圆”上线意味着“互联网+打拐”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意味着打拐制度、平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意味着宝贝回家的希望更大、道路更畅通。

  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1.0”上线。该平台可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及高德地图等移动应用APP,向儿童失踪地周边人群推送失踪儿童信息。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的,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时间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据介绍,该平台主要针对儿童失踪后公安机关没发现有价值线索、犯罪嫌疑人可能带着儿童快速逃离的情形。

  可见,“团圆”平台上,儿童失踪信息的发布,核心在“紧急”二字。事发突然,且警方尚未掌握有效线索,所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发动群众留意并提供线索。一些灾难发生后有黄金救援时间的说法。对失踪、被拐的儿童来说,最初的几个小时至关重要。错过了,往往意味着人贩子可能把孩子带到很远的不可控的范围。时间越久,找回孩子的难度越大。

  拐卖儿童犯罪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公安机关一直保持着对这类案件的高压严打态势。目前,发案率不断下降,破案率和解救率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团圆”上线意义何在?之于打拐、解救被拐儿童的系统工程,“团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有媒体报道对“团圆”使用了打拐“神器”的字眼。其优势在于,第一,有权在“团圆”上发布失踪儿童信息的人员是公安部、省、市、县四级共5000余名打拐民警。这意味着信息的权威和准确。时下,微信朋友圈里不时有一些帮助寻找失踪儿童的信息,在谣言泛滥的互联网上,不少人对此往往是麻木、怀疑而非参与转发或者帮助寻找。相比不靠谱的怀疑和谣言,“团圆”上的信息,人们显然是可以相信并放心转发的。第二,在儿童失踪的第一时间,向失踪地周围人群推送失踪儿童信息,让更多人成为警方的“眼睛”“助手”,意味着解救儿童可以更及时,而及时也意味着找到孩子的可能性更大,效率更高。第三,当这样一个网络平台真正运转起来,当寻找失踪儿童不再是警方单打独斗,而是某种程度上成为一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协同作战,这种模式和氛围对某些有心拐骗者来说,也是一种震慑。

  近年来,在打击拐卖儿童犯罪以及解救被拐儿童问题上,我们的网越织越密,路径越来越多元。其中有官方渠道、平台的搭建,比如公安部建立了全国打拐的DNA信息库,同时搜集被拐儿童父母的血样和来历不明、疑似被拐人员的血样,由系统自动比对。有报道显示,截至去年8月,借此找回3800多名被拐多年的儿童。同时也有民间公益力量的积极推动,比如创建于2007年的“宝贝回家”寻子网,始于2011年的“微博打拐”。还有法律法规上的完善,2015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关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行为的条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一律不能免除刑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它被解读为从源头上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的发生。

  团圆之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无需赘言。“团圆”上线意味着“互联网+打拐”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意味着打拐制度、平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意味着宝贝回家的希望更大、道路更畅通。当然,平台搭建起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保证运行稳定的基础上,能够更方便操作,让更多公众参与使用,共同帮助宝贝尽快回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