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世界杯不只是一种娱乐和谈资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8-06-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世界杯某种意义就是一种娱乐,我们在当看客之余,更要做好学习者。希望借助世界杯的东风,能有更多的孩子走进足球场,感受足球的快乐,能有更多的足球场兴建起来,让孩子拥有快乐踢球的场所——这样的孩子越多,这样的足球场越多,中国足球离世界杯的距离就越近。

  有关正在酣战中的俄罗斯世界杯,央视名嘴白岩松一句话流传甚广——“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都去了。”

  虽然听起来有点怪异和调侃,但说的基本是实情,中国和世界杯的距离的确比世人想象的要近——有数字为证:超4万中国球迷购买世界杯门票,世界排名第9;9名中超外援参加世界杯,分布于7个国家;7家中国企业亮相世界杯,广告总投入超过8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杯特许商品销售点,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几乎都贴有“中国制造”的标签;世界杯两个新建场馆使用的60多部电梯也是中国制造。此外,中国还不忘向世人奉献“舌尖上的世界杯”,产于湖北的10万只小龙虾已兵发俄罗斯,3种口味为世界球迷看球增添了不一样的欢乐……

  在世界杯期间讨论中国元素,其实也不必感到不好意思。世界杯是全球性的狂欢,国足缺席,那是实力不济,没办法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作为看客存在。从看客到参与者,国人的这种身份转变,是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的见证,也是国内足球投资环境看好的信号。9名中超外援参与到世界杯,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中超联赛的进步和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

  当然,最重要的,仅做个看客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做个学习者。

  这话当然主要是对足球从业者而言,但同样适合普通观众。有人对中国足球做了评价:三流的球员,二流的教练,一流的球迷。相对于国足的水平,中国球迷的确可亲可敬,但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京骂,比如倒戈,就太不入流。世界杯是各国球迷欢聚的大舞台,有幸亲临现场的中国球迷自不待言,在电视机前守候的观众也不妨学习一下外国球迷的长处和好经验,回头再投身到有咱们子弟兵的赛场,那或许又是一种别样的亮丽风景。事实上,中超赛场的球迷有许多做派都是学习日韩啦啦队的结果。这种学习借鉴正是中国球迷文化成长必经的阶段。

  有什么样的球迷,就有什么样的球队。没有气贯长虹的维京战吼,恐怕也就没有冰岛队的神勇表现。他们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方面,中国球迷还有不少功课要做。足球是一种生态、一种文化,中国足球上不去,不只是国足那11个人踢得不好,而和每个人都有关。

  回到俄罗斯世界杯的话题,我们并不意外地发现,恶搞和戏谑似乎成了中国观众和球迷的强项。最典型的莫过于对于冰岛队的调侃,网上很流行的段子说:牙医指挥着厨子传球给了司机,司机传给木匠,木匠把球踢进了网;冰岛的建筑工人禁区内放倒了梅西,梅西罚点球被导演扑出。听着好笑,但经不起专业的考证——冰岛队不但不业余,而且非常职业,球队中有22人来自欧洲主流联赛。冰岛全国拥有179个标准足球场和128个小型足球场,全部免费开放。冰岛注册的球员有22000多人,有近630个持有欧足联B级教练证的教练。冰岛队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那么,冰岛队可以,为什么国足不可以?道理一点也不复杂,因为我们对足球规律的尊重与探求还远没到位,尤其是不注重从基础做起,不能持之以恒。做不到这些,钱再多,人再多,也帮不到我们。

  足球本质上是一种游戏,世界杯某种意义就是一种娱乐,恶搞、调侃、戏谑、戏精之类,本也无妨,一笑而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世界杯又显然不只是一种娱乐和谈资,百姓需要足球,国足渴望晋级世界杯,因此,我们在当看客之余,更要做好学习者。

  我们更希望,借助世界杯的东风,能有更多的孩子走进足球场,感受足球的快乐,能有更多的足球场兴建起来,让孩子拥有快乐踢球的场所——这样的孩子越多,这样的足球场越多,中国足球离世界杯的距离就越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