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社评

“换脸”有隐患,新技术商用不能没有边界和门槛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2019-09-03 07:20:56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当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向我们涌来,相应的制度和监管却没能及时建立和完善,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困境。如何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新技术,在不绊住手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这一过程显然考验监管者的智慧和功力。

  “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据9月1日《新京报》报道,8月30晚间,一款名为“ZAO逢脸造戏”的换脸APP走红网络,用户上传个人照片后可“一键”进入明星出演的相关影视片段中,生成新视频,同时还能制作表情包。大量用户下载该APP上传自拍照片,并将生成的视频分享至社交网络,一时引发“病毒式”传播。在为用户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该软件背后的隐私权、肖像权、版权等相关安全问题也引起关注。

  又一款主打“好玩”的软件走红。有些不同的是,这一次,对安全问题的质疑和警惕来得很快。用户敏感地发现,其注册过程需要用到手机号码,而且提交上传照片后,需要进行非公众人物验证和肖像权验证,扫描面部验证的过程本质就是在搜集用户面部的识别信息,一旦这些关键信息泄露或被盗用,则可能涉及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此外,其用户协议中明显有过度搜集、滥用信息之嫌的条款,也令用户忧心忡忡。

  舆论的强烈反应之下,目前该公司已对用户协议中的相关条款作出修正,但公众的焦虑和担忧一时仍难消弭,如何规避诸如二维码、人工智能等科技红利背后潜藏的安全陷阱,再次成为牵动人心的公共议题。

  个人信息被泄露、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是当前典型的安全陷阱。其中有些是开发者别有用心,在隐私条款上玩猫腻,通过出卖用户权益而获利,有些则是开发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守好防止隐私泄露的关口,任用户权益在高危环境下“裸奔”。

  眼下,诸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指纹、面部信息等个人信息,在线上线下都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当AI换脸、刷脸支付、人脸开锁等场景有着相同且唯一的通行证,这一通行证本身在拥有高含金量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不可控的风险。

  此番换脸APP风波也引发人们对科技伦理的思考。“便利越多,风险也越多”不该是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副产品。杜绝类似风波的产生,就事论事式的补漏和治理显然不够,还需要从源头上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等环节予以详细规范和监管。比如AI人脸识别技术的商用门槛和边界在哪里?应用授权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一旦相关数据信息被泄露、盗用,将面临怎样的惩罚?

  必须承认,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脚步太快,当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向我们涌来,相应的制度和监管却没能及时建立和完善,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困境。如何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新技术,在不绊住手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这一过程显然考验监管者的智慧和功力。

  刚刚闭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最有前景的创新工具,其在教育、医疗、金融、安防等多个领域的出色表现,让从全球创新引领者到初生牛犊的创业者,都对AI+充满了向往。

  人工智能手握未来密码。如何驾驭好这一创新工具,全社会都责无旁贷。在立法及时跟进、监管雷厉风行之外,企业也应珍惜声誉,远离霸王条款,个人用户则需时刻绷紧个人信息保护的神经。无论如何,个人信息安全不能成为谁想捏就捏的“软柿子”。今天,在科技感爆棚的生活中,安全感、幸福感丝毫不能打折。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这个在国际上有点火的“鲁班工坊”说明了啥

    舆论常说,中国职业教育“技不如人”。所以,读此报道,倍感振奋。振奋之余,更为天津市深耕职业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诸种举措叹服。

  • 中工时评:国有景区降价莫忽视“隐形门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对此,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

  • 中工时评:美国控枪背后:“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统计,截至8月15日,全美今年已发生涉枪案件3万多起,死亡9000多人,伤1.8万多人。每次严重枪案发生后,要求加强控枪的呼声都会高涨,但最终收到的效果却非常有限。美国控枪难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根本问题:究竟是“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 中工时评:“摸鱼式加班”害员工也毁企业

    如今,不少职工都对“摸鱼式加班”有切肤之痛。明明过了下班时间没有工作要进行,但大家都不回家,而是在单位“摸鱼”耗时间,因为领导没走,谁走就显得自己“不够努力”。而小领导没走的原因,往往是大领导没走,小领导也要“摸鱼”装样子。最终,天色已晚,大家饥肠辘辘或者外卖果腹,面面相觑,就是不回家,谁先走谁输,任凭家人无奈等待。

人物

  • 王学珍和汝箕沟的“半车精神”

    在地处贺兰山腹地的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提起王学珍,恐怕有人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但一说到“王半车”,小娃娃们都知道。

  • 这位法官有个秘密,4年不曾对人讲起,直到去世那天

    河南法官李庆军有个秘密,不曾对人讲起。在同事眼中,他的一些小习惯透出些许异样:不爱喝水,抽屉里的糕点越来越多,每个月会请一天假。同事不知道,这是李庆军为“守密”付出的代价。

  •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在许多人眼里,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长李庆军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竭力走出贫困在李庆军追悼会当天,一群群吊唁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家100多名村民自发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认识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听说过他的人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怀念之情。

  • 70年“战斗”,三代“麻风病”医生的守护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在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全国现症麻风病患者从1949年的50万余人减少至3000余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