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打击“空闹”:处罚加码是应有之义
冯海宁
//www.workercn.cn2016-08-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治理“空闹”已基本形成了“组合拳”,包括追究刑责、拘留、经济处罚、纳入“黑名单”等。此外,部分“空闹”也与航班服务不足有很大关系,对问题航空公司的治理是否也形成了“组合拳”?值得思考。

  飞机起飞了还在用手机打电话、在机舱内吸烟、辱骂机组人员……这些“空闹”问题今后将被重拳打击。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78个法律条文进行了修订或删除,新增24条。“空闹”将面临最高五万元的罚款。(见8月10日《京华时报》)

  尽管刑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都为打击“空闹”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各种“空闹”仍不时上演,仅今年上半年就发生过乘客“泼空姐”、擅自打开飞机应急舱门等多起事件。处罚太轻被不少人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

  显然,构成犯罪的才会追究刑责。而一般“空闹”,即对航班正常营运造成非法干扰的旅客,只能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处500元以下罚款。而此次意见稿对14类非法干扰行为的罚款额度提高到最高五万元罚款,法律震慑力大大增强。

  对于治理“空闹”,坊间有不同声音,有一种声音认为不能靠立法只重罚乘客,理由有很多,比如航班服务不足也是“空闹”的一大诱因;并不是现行法律太“软”,而是执行效果差,如一些航班人员对“空闹”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但从“空闹”影响来说,处罚加码是应有之义。因为“空闹”不仅破坏了正常秩序,损害航空公司及其他乘客利益,而且还对航空安全、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比如飞机上打电话,手机信号频率会干扰飞机仪表工作频率,这会导致驾驶员无法和地面联系并使某些仪表失灵。美国已发生过相关事故。

  况且,现实中追究刑责有相关标准,当非法干扰行为达不到追究刑责的标准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只有对一般“空闹”行为这样的“小恶”加大处罚力度,才能防止出现大的危害航空安全的行为。

  从国外情况来看,对“空闹”的经济处罚也很重。比如根据瑞士《联邦航空法》,对于触犯航空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的乘客,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处以最高4万瑞郎(约合2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我国这次大幅提高经济罚款额度,也是一种必要措施,因为罚款不是目的,法律对乘客进行警示教育、预防“空闹”发生才是目的。

  目前,治理“空闹”基本形成了“组合拳”,包括追究刑责、拘留、经济处罚、纳入“黑名单”等。此外,部分“空闹”也与航班服务不足有很大关系,对问题航空公司的治理是否也形成了“组合拳”?值得思考。只有对“空闹”乘客和问题航空公司拿出同样的治理力度,才能更有效果,才能让公众有公平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