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孩子的成长要经历“必要的疼痛”,如果只会走家长通过作贡献铺成的路,这样的孩子又能走多远呢?
又是一年开学季,眼看着自家的“小豆包”进入学校,昨天还在幼儿园里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的小朋友,今天就进化为行动坐卧都要独立的小学生,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而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提出,考虑到孩子们还太小的实际情况,希望家长们贡献点儿时间,一起来打扫一下教室迎接新学期——我才发现,不太适应小学生活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这个家长。
老师协调家长为学校作贡献并不是稀奇事,只是在最近的新闻中,一所小学校需要家长作的贡献竟是扫把和拖布,我不明白,这些东西难道不应该是学校的“标配”吗?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小学”“家长”“作贡献”三个词会发现,与前些年新闻报道中,家长们或是自愿或是被自愿贡献的打印机、饮水机、彩虹门、三四层楼高的大条幅等相比,扫把、拖布实在是太low了。还有的学校为了确保“精准贡献”,发给家长一个调查表——“您能为学校作什么贡献?”
学校到底能不能向家长“劝捐”,家长能不能为学校作贡献?当然可以,但凡事要有个度。
对学校而言,第一是“需要的尺”。学校能要家长什么贡献,不能要什么,应该有一个尺度,不能漫无边界。原则应该是少给家长添麻烦,并有利于创造孩子成长的环境。
第二是“衡量的尺”。作了贡献的家长,孩子“当班干优先,大合唱站中间,上课时多提问,坐座位靠前边”;没作贡献的家长,孩子只能站在另外的“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本身就是学校衡量的尺子出了问题。家长作贡献,你可以表扬孩子及家长爱学校,但不能因此让孩子交换到他本不应得到的东西。
第三是“自由的尺”。简言之,就是让家长有选择权,并敢于使用这种权利,让作了贡献的家长和没作贡献的家长都心安理得地让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
作为家长,对作贡献也要理性、智慧一些。
首先,对老师要尊敬、信任,要相信大多数老师会对学生一碗水端平,不会拿家长的贡献说事儿。家长信任老师,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作贡献要有度。家长的热心参与精神可嘉,但也要适当,不能因为自身的条件优越而无限拉高贡献标准,更不能把贡献的机会当成“财富的炫耀”“权利的彰显”“影响力的试验”,要知道,这既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也对一些老师的认识、态度不利。要知道,极个别老师的无度需求,就是被极个别家长的无限满足“惯”出来的。
最后,家长为学校作贡献目标是什么?应该是更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学校整体向好,而不能抱有给孩子“换小红花”等功利化的想法,更不应对老师提出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孩子的成长要经历“必要的疼痛”,如果只会走家长通过作贡献铺成的路,这样的孩子又能走多远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