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更该追问基层公务员为何“期望过高”
//www.workercn.cn2013-11-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一位六旬老者劝诫现今基层公务员的一封信在网上引发热议。信中,他先指出基层公务员的不如意之处:“不能不承认,官场中也存在‘贫富不均’。有职务的与没有职务的不一样,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薪酬不一样……”但另一方面,他认为公务员仍享有“官场特权”,认为基层公务员仍旧是幸福的。

    然而,基层公务员对其中的一些劝诫可能并不认同:现实工作和生活事无巨细,预期与现实的心理落差是真切具体的;于体制内外的对比而言,他们在意的还是体制内比较的“心有不甘”。

    比如实行“阳光工资”后,基层公务员薪酬普遍处于较低水准。11月11日《大河报》的报道显示,郑州有些省直厅局的公务员加入“摩的”行列,搞起了兼职。试想,如果这些公务员的收入还算“过得去”,他们会这么做吗?在工资相对不高的同时,部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也并不如外界想象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那般轻松。应酬、开会等日常工作有时也很繁琐、乏味。

    加之此前有媒体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之类,基层公务员频频吐槽现实落差,更不难理解。

    那么,缘何部分基层公务员面对现实时,有如此强烈的心理落差?或者说他们缘何有超出常理的过高期待?

    一方面,不可否认,每年的公考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考”,相当一部分人是冀盼公务员群体养老、医疗等常态“制度化保证”,冀望体制内的身份能换来其他人得不到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比如福利分房,比如遇事能“特事特办”等。

    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正如这位作者所说,确有一些实权在握的官员在搞权力寻租,过着让普通人也让基层公务员羡慕嫉妒的花天酒地的生活。

    所以,要想打消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在常态劝诫之外,更该有相应的制度化发力:如果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度,能够达到还原公务员为常态职业的地步,不切实际的期望还会存在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