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李曙明:排名取消,信访工作仍须是本“明白账”
//www.workercn.cn2013-11-12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11日《新京报》报道,一场以取消信访排名为标志的信访改革,正在悄然推进。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

    信访排名制度始于2005年,国家信访部门每月对各省市“非正常上访”人次进行排名,各省市信访部门也会对各地市排名,直至县市及乡镇政府。因为与地方党政领导升迁直接挂钩,造成地方信访压力很大。近些年,个别地方信访部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截访”,甚至雇佣“黑保安”,设置“黑监狱”。在有关负面新闻一次次考验公众神经的现实下,取消信访排名赢得一致好评。

    信访排名是否科学,有待商榷;将排名和一些人升迁挂钩甚至“一票否决”,更大可质疑。但需要注意的是,和排名制度本身相比,人为使其变味,是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更主要原因。比如,信访条例第20条对哪些行为属于“非正常上访”有明确界定,但一些地方,只要越级上访均被视为“非正常”;至于一些人为了自身升迁用“黑监狱”等手段对付访民,无论他面临怎样的压力,都不可原谅。

    这样说,并非为排名辩护。执行走样,表明其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取消它是正确选择。但如果我们不否认8年多以来,这一制度除了产生了一些问题,也让信访部门在压力下为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那么,取消信访排名之后相关矛盾如何化解,就不能不让人倍加关注。

    有关部门确定的思路是“把矛盾化解在当地”。这一思路非常好,但实现它却需要科学合理的路径。上访人数多,直接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多发;越级上访多,重要原因是问题在当地得不到解决。矛盾客观存在,它不以保留还是取消信访排名而改变。通过司法、人民调解等手段将矛盾化解在当地,这是减少信访的唯一途径。

    不过,除非其他手段可以将矛盾全部解决(这几乎不可能),否则,至少一段时间内,信访仍将是百姓维护自身权益的一条途径。相信绝大多数地方,即使没有了排名压力,仍会尽心尽力做好信访工作,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如此,却不无疑问。一旦取消排名带来的是信访工作的松懈,对百姓来说不是好消息。

    所以,写在纸上的排名取消后,信访工作却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各地信访现状如何,不仅信访部门应了如指掌,党委政府也必须心中有数:上访人数多少、增减,一定程度上表征其他手段化解矛盾的有效程度;而多少矛盾通过信访得以解决,则表明这一工作的效果。有关部门、人员,心中要有一笔明白账。

    信访工作必须改革,取消排名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后面要做的工作,远比取消排名要复杂艰巨得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